生活随处有惊喜,比如你低头就看到了一地涂鸦。
“涂鸦”是一个古老的词汇,源于唐代卢仝诗作《示添丁》中的一句:“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本来是作者形容他的小儿子,胡写乱画的调皮之状,后来逐渐演化成一种富有时代色彩的艺术行为。
“涂鸦”的最初意思就是信手地写写画画,它的主要介质是墙壁、书本、纸张等,范围上一切可落笔的平面,差不多都可以是“涂鸦”的背景板。
其实,不单是卢仝的儿子,喜欢随手乱写乱画,几乎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特别是那些学龄前儿童,就更是喜欢信手拈来。家里所有能找到的书本,所有能够看到的墙壁,看似凌乱的一笔一划,无不是他们的“杰作”。
大人的眼光看过来,这些涂鸦是恼人的、乱七八糟的,是看起来像什么,又不像什么的。但孩子们却有着他们自己的解释,并头头是道。那是最初的抽象艺术,那是最纯粹的线条、笔划,那是一个孩童鸿蒙初开时,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表达。
回头想想,我们自己的小时候,可不也是这个样子吗。即便是手头没有纸、没有笔,但一段小小的树枝,一块小小的瓦片,一点也不耽误我们用它们“涂鸦”心中的欢喜。那是我们眼里的小树,眼里的小花,眼里的小猫小狗,甚至眼里的爸爸妈妈。
理解了一个随手涂鸦的孩子,就理解了为什么有人会对粗糙的古陶那样痴迷。那样简单的笔画,那样简单的构图,数千年前,我们的古人已描绘过。面对古陶,纯粹的人,就如同越过千年,与先人对话。
谁离我们的先人最近呢?当然是那些“思无邪”的信手涂鸦的孩子。
那天早上公园散步,路边的花砖上,就遇见了一幅有趣的涂鸦,并驻足了良久。涂鸦是两个打篮球的小朋友,头跟篮球一样大,腿和篮球一样长。男孩梳着浓密的中分,很酷;女孩留着飞扬的长发,很飒。看着看着,不禁想,它们的作者会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呢?
毫无疑问,他一定是爱运动的,他一定还是爱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