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种出乡村振兴好“姜”来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现在气温高、湿度大,生姜容易发生病虫害。从目前生姜的生长情况来说,没有病虫害的发生。”7月28日,安徽省利辛县孙庙乡振兴村种植大户李明杰高兴地说道。

据悉,李明杰在家种植生姜已有5个年头,具有丰富的生姜种植经验,而且能够解答其他种植户在生姜种植过程中的疑难,同时帮助解决。

“生姜的种植成本主要有地租、化肥、姜种、遮阳网、人工费用等。还要有人经常到地里进行观察,查看生姜的生长情况,对生姜出现异常的要及时进行人工干预,这样才能保证最终的生产效益。”种植户李明杰说道。

“近几年,生姜的价格较高,利润空间较大,种植生姜的人也越来越多。李明杰现在种植生姜有50余亩,共投资40多万元,而且有了专门的销售渠道,采购商直接上门进行采购,不用担心销路问题。”振兴村书记李军说道。

据了解,在李明杰刚种植生姜的时候,大部分农户还在观望。一方面担心生姜种植收成无法保证;另一方面担心大家都在跟风种植,导致市场价格较低,造成亏本。根据近几年的市场行情,以及身边种植户的效益,大家心里也有了底气。今年就有很多种植户到村委会寻求帮助,进行土地流转,着手生姜种植的事宜。

“生姜种植用工比较大,特别是在生姜的播种和收获的时候,更是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每次在需要大量人工的时候,村委会都会提前帮助我协调附近的村民。而且每年种植生姜时,都需要重新寻找土地,更是当地政府帮助我进行土地流转,为我解决了生姜种植用地的需求。”李明杰激动地说道。

“李明杰的生姜种植不但为我们本地经济的发展拓宽了渠道,也给本地村民带来了务工收入,每年生姜的种植和收获可以带动本地群众40余人进行务工,发放劳务费用约为18万元。有效地增加了群众收入。”孙庙乡人大主席李力说道。

“在村民发展产业方面,我们乡党委和政府都是全力支持的,在发展产业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我们都会全力帮助解决。在产业发展方面,我们的科技特派员和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与种植户沟通交流;在销售方面,我们当地政府积极对外沟通联系,协助进行销售;在政策落实方面,对符合政策要求的,我们积极落实政策帮扶,不让生产经营者有顾虑。以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因地制宜,引导村民发展产业,使产业发展多元化,多渠道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切实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孙庙乡党委书记孙同奎说道。(周晓琪  宫光会)

(责任编辑:赵菲菲)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