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珍菇育出大“钱”景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村民正在打包袖珍菇培养料。

亳州新闻网讯  近日,在蒙城县三义镇曹庙村永丰专业合作社的袖珍菇种植大棚内,袖珍菇长势良好,工人们正在采摘,忙得不亦乐乎。

近期天气比较炎热,附近的村民早早地就来到了大棚内,把培养料一袋袋装起来。“趁着早上比较凉快,赶紧干一会,气温上来就不能装了。”村民孟凡珍看着一袋袋袖珍菇培养料,开心地说:“别看这不起眼的蘑菇棚,它可撑起了我们这个小地方的‘致富梦’呢!”

合作社负责人杨永告诉记者,袖珍菇也叫小平菇,其营养价值高,是食用菌中的上品。不过由于栽培技术要求高,种植袖珍菇的人很少。尽管如此,他还是凭着一股不怕输的勇气,用大棚成功培育出了袖珍菇。

2011年,杨永在曹庙村建设了第一家人工栽培袖珍菇的种植基地,又投资近30万元建设了厂房和大棚。杨永说,袖珍菇属于市场紧俏货,完全不愁销路,一般都是批发销售,一斤7块钱左右。合作社目前每年产值约40万元,利润约11万元。

永丰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曹庙村义和路旁,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方便,再加上水资源丰富,是种植袖珍菇的理想地点。合作社还推行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为曹庙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同时也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我家离种植大棚不远,平常可以过来做管护袖珍菇的工作,每月能挣到800元左右。”曹庙村60多岁的脱贫户杨春永开心地说。

近年来,曹庙村鼓励种植大户土地流转,积极发展种植产业,探索走出一条“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特色产业模式,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鼓起“腰包”,不断开辟增收致富新空间、新渠道,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