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田管 无人机大显身手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为植保无人机加药。

亳州新闻网讯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当下正值秋作物中期管理的关键时期,管理措施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玉米、大豆、高粱等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日前,蒙城县小涧镇蔡海村在镇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组织开展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

飞防作业现场,伴随着一阵阵旋翼转动声,无人机在飞手的操控下腾空而起,旋翼下巨大的气流推动农药雾流均匀散开,喷洒在每一棵玉米、大豆等作物上。“以前给这几亩地打药,我要花3个多小时,现在无人机10分钟就搞定了,打药效率高得太多了。”蔡海村脱贫户祁景建开心地说。

小涧镇科技特派员陈光告诉记者,相比传统的人工打药模式,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的优势更加突显,具有速度快、效率高、可规模化作业等特点,由于采取精准施药,用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相结合的方式,让田间管理既轻松高效又节能环保,不仅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还提高了农药利用率,效果更佳。

陈光介绍,每台植保无人机一天可防治600亩—800亩的玉米、大豆或者300亩的果树,操作简单、安全,飞手动动手指就能完成撒播、施肥、打药等人工劳作,可以极大降低农民的种地成本,提高作业效率。目前,蔡海村7000多亩秋作物已完成90%。

种植大户吴飞今年种植了200亩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田,要是用人工喷雾器防治得一个星期,用植保无人机喷药防治,用不了半天。“有了这些高科技的应用,我们这些流转大户种好粮的信心更足了。”吴飞表示。

小涧镇农技综合服务站站长陈彪介绍,作为农业大镇,该镇夏秋作物总面积11万亩,为提高田间管理效率,大力推广无人机防治技术,现有植保无人机22架、作业人员50人左右,并在春、夏田管时节举办技能培训班,就安全操作、农药、肥料配比等进行专题培训,做到了节本增效、稳产保供、省时省力,保障粮食丰产、农户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