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儿子牺牲,英雄母亲再送一子参军——记最美拥军人物、蒙城县庄周街道东光小区居民陈素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二儿子在部队光荣牺牲,她又把三儿子送到部队;作为军属烈属,她从不搞特殊化,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八旬高龄,她又担任征兵宣传大使,感召更多有志青年参军报国……她就是2023年亳州市“最美拥军人物”、蒙城县庄周街道东光小区居民陈素华。

陈素华正在为应征青年讲述烈士事迹。

勤俭持家 为国育才

满头白发,衣着朴素,干净利索,虽然老年性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疾病缠身,但陈素华仍坚持自己洗衣做饭做家务。她说:“干干净净的,心里也敞亮。”在蒙城县庄周街道,80岁的陈素华老人是街坊邻居们眼中的 “宝”,认识她的人无不对她赞赏有加。人们尊重喜欢她,不仅因为她是一名军烈属,还因为她对子女的严格教育和对待邻里的无私关爱。

陈素华自小务农,一辈子靠勤劳的双手拉扯四个子女长大。虽然家境贫困,又不认识几个字,但她却很清楚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民的生活普遍都很艰难,各方面条件很差,但她没有像其他父母那样,让孩子下学务农,给家里多挣工分、多分粮食,而是节衣缩食,想方设法,坚持让孩子上学。就这样,靠着和爱人一起勤俭持家,硬是把大儿子培养成村里第一位大学生。

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生活条件刚刚好转一些,虽然当时家里正需要劳动力,但为了响应保卫国家、建设国防的号召,她和爱人毅然把第二个儿子马连超送去了部队,投身国防建设。虽然生活很清贫,但她从不因为家务事和身体不好,影响儿子在部队服兵役,并不因为自己是军属,在村里搞特殊、提要求。

二儿牺牲 老三顶上

“虽说长年见不到二儿子,但是想到他在部队里干得很好,为国家做贡献,我心里就很高兴。”如今,回忆起马连超在部队的那段时光,陈素华脸上会时不时露出微笑。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8年夏天,陈素华接到了来自北京的噩耗——马连超在部队光荣牺牲。原来,当年7月28日,连天暴雨,部队通信中断,必须在两小时内接通。马连超接到任务后多次抢修线路,由于体力消耗太大,被急流冲走,壮烈牺牲,10天后遗体才被找到。

8月26日,原北京军区空军召开表彰大会,号召全军向马连超烈士学习。8月31日,马连超被追记一等功。9月1日,马连超被民政部批准为革命烈士。9月9日,家乡蒙城县召开表彰大会,号召全县人民向马连超烈士学习。10月,马连超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抗洪抢险先进个人称号。12月,马连超被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原人事部、解放军原总政治部联合评为“全国抗洪模范”。

马连超牺牲后,陈素华和老伴为爱子交了5000元的最后一次党费,把民政部奖励的5000元钱全部捐献给灾区。

马连超的离开对陈素华是一个沉痛的打击,但她强忍着悲痛,对家人说:“连超是因抢险救灾而牺牲的,他不会被大家遗忘,我们还得坚强活着。”陈素华在儿女面前表现得非常坚强,随后又把三子马连玉送到马连超生前所在部队,接替哥哥未完成的工作。在马连玉服役期间,陈素华要求他一定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继续哥哥的工作,不负哥哥的遗志。此后,每年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重大节日,她都会领着一家老小,前往烈士陵园扫墓祭奠。

宣传征兵 再踏征程

“在洪水来临的时候,我的儿子为了保卫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献出了生命,我为他感到骄傲。同年,我再次把另外一个儿子送进部队……”近日,蒙城县庄周街道文化大礼堂里,“兵妈妈”陈素华动情地讲述着革命烈士马连超的事迹,台下适龄青年眼含热泪、掌声雷动。

“老三被我送到他二哥生前所在部队,接替他未完成的工作。因为工作突出,他先后3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优秀共产党员,多次受到上级嘉奖。”台上,陈素华眼神中充满着骄傲。台下,应征青年赵秀淇眼圈微红,他坚定地说:“陈奶奶大公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马连超烈士的革命精神,我们会永远传承下去。”

今年征兵工作开始前,县人武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前去拜访陈素华,希望邀请她担任征兵宣传大使,为应征青年讲英烈事迹。子女因担心她的身体想要拒绝,但陈素华却毅然答应下来。“虽然我没读过书,没学过太多大道理,但我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全靠党和国家。身为烈士的母亲,我有责任、有义务为国家和部队做些有意义的事。”陈素华说。

“烈士虽逝,精神永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的榜样更有说服力和感召力。”蒙城县人武部政委徐玉松动情地说,陈素华一心为国的事迹一经传播,便赢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感染带动了一大批青年应征入伍。(记者 路振杰 通讯员 葛绍斌 郁清 文/图)

快评

不畏牺牲 无私奉献

二儿子不畏危险,英勇牺牲。面对这样的大灾难,从没有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的普通农妇陈素华,并没有被突然而至的噩耗击倒,而是为爱子交上了最后一笔带血的党费后,毅然又送三儿子报国从军。是什么支撑陈素华作出这样的抉择。因为她是“兵妈妈”,她把无私的爱给了孩子,更是把无私的奉献给了国家。也正是无数这样的“陈素华”,撑起了强军强国的中国梦。(路振杰)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