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金在采挖白术。
亳州新闻网讯 金秋九月,药材飘香。行走在药都大地,到处是繁忙的采药景象。在亳药花海休闲观光大世界景区,药农们忙着收获白芍、白术、牡丹等中药材,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在一片白术地里,73岁的刘广金正和几十名“职业”采药人采挖白术,众人有说有笑,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流逝。“亳药花海里的中药材基本上是大公司种的,我们把土地流转给他们,既能拿到租金,也能挣到工资。”刘广金一边挖白术一边说。
刘广金家住谯城区十河镇刘大庄村,家里有14亩承包地,以每亩1000元的租金全部流转给中药企业种植中药材。种了一辈子地的他闲不住,又利用沟边、荒地种了一亩多地的中药材,今年药材收获卖了5000元。
“少挣了一两万块钱。”刘广金笑呵呵地说,前两年药材价格偏低,担心今年的价格也不会有起色,春节后就把药材“点”给了药材经纪人,没想到今年的药材价格持续上涨,“说实话,心里有点后悔,但既然答应了别人,就不能反悔。”
说话的工夫,刘广金挥舞着菜刀砍向案板上的白术,一刀下去根部与叶子分离开来,根部被装进旁边的编织袋里。“白术是治胃的药,是很重要的中药材。”刘广金虽然说不上来白术的具体功效,但对它的用途略知一二。
刘广金说,白术是药农种植最多的药材品种之一,白术苗当年种当年就能采收,时间短、见效快、效益高,但要想种好白术不是一件易事,白术特别怕水,一旦被水淹,产量和品质就会受到明显影响。
“整体来说,今年的白术还不错,但因为午收时下了几场雨,并不算历年来最好的。”刘广金拿起一块白术根对记者说,个头稍微小了点。
白术采收过的地方,一颗颗白芍逐渐显露出来。刘广金说,这是一片白芍田。在白芍生长的前两年,可以套种其他中药材或者农作物,并不会对白芍生长造成多大影响,但可以多收两年的庄稼,整体算下来还是比较划算的,因此“套种”是中药材普遍的种植方式。
白芍虽然不怕其他药材争抢养分,但如果杂草过多,就会对生长造成很大影响。因此,药农的白芍田里几乎看不到杂草,而在刘广金干活的药田里,却有不少杂草。“这是因为大公司种的药材多,难免有管护不到位的地方。”刘广金说,如果是药农的田里有这么多草,肯定会被其他村民笑话,“这哪是庄稼人种的地啊!”
话没少说,刘广金手上的活也没少干。“一天能挖多少白术?”“一晌大概能挖一编织袋多点,一天下来不到三编织袋,每袋有三四十公斤。”“能挣多少钱呢?”“每天工作十个小时,一百块钱。”从记者与刘广金的对话中可以得知,他对这份工作比较满意。
“土地流转出去后,我们药农闲着没事干,就利用自己会种药材的特长,干起了‘职业’采药人的工作,既没丢了本领,又挣到了不少钱,这也是为亳州的药材种植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刘广金笑呵呵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