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城区十八里镇:“三个强化”提升信访工作质效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今年以来,十八里镇以构建“党建+信访”工作体系为抓手,以“民声呼应·暖心走访”行动为契机,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做好信访工作,推动矛盾纠纷及时就地化解,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强化党建引领,凝共识、聚合力。坚持“党建+信访”相融共促,健全完善基层治理网格体系,每季度集中开展一次矛盾纠纷网格化排查、系统性调处,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排查在初始、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镇村依托群众工作服务中心(站),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加强业务培训,育强“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等信访骨干力量,助力信访积案化解、提高初信初访办理质量。今年以来,摸排矛盾纠纷线索90条,妥善处理88条。

强化督导落实,传压力、挖潜力。坚持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带头接访办案、亲自过问督导,压实具体责任,全过程抓好信访工作的推进落实。从严落实信访工作首办责任制,针对接办的信访事项,通过受理、转办、核查等运行机制,列出责任清单、办理时限和工作要求,对接包案领导和具办人进行调处。坚持每周调度各村(社区)矛盾纠纷摸排化解情况、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涉重大信访事项的联席会议,每季度考核一次信访工作开展情况,并对所有信访事项逐一回访核查、件件对账销号,推动案结事了、清仓见底。截至目前,党政主要领导开展带案约访15次,解决重复访问题8个。

强化正向激励,增活力、强动力。坚持把矛盾纠纷摸排化解情况作为评判“民声呼应·暖心走访”行动效果好坏的重要依据,把信访工作作为各村(社区)基层治理成效的重要标准,明确奖罚考评,形成工作导向。对于成绩突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的干部,旗帜鲜明地褒奖和重用,对不重视信访工作问题、态度敷衍塞责、被动失职造成不良影响的和年度信访工作评议等次较差的村(社区)和个人,从严追究责任,传导从严压力,倒逼干部在时刻保持“赶考”状态,全心全力开展信访工作,构建信访工作新格局。

(作者:周固礼 编发:亳州头条)

(责任编辑:蒋海涛)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