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一说蚂蚱,种过地的人都不会喜欢它,但是对于我来说,蚂蚱可是宝贝。”近日,在谯城区牛集镇蚂蚱养殖户冯起来的大棚里,冯起来一边给蚂蚱喂草,一边高兴地说。
2014年,从部队回到家乡,冯起来开始尝试自主创业,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在一次战友聚会上,一位山东籍战友表示,自己正在养殖蚂蚱,收益挺好。战友的话,让冯起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冯起来马上行动,当年秋季他就承包本村10亩土地,搭建起15个阳光棚,开始培育蚂蚱幼虫。由于掌握的技术很有限,蚂蚱死了很多,整棚整棚地死。冯起来心疼得直掉眼泪。痛定思痛,冯起来开始扎扎实实地钻研养殖技术,经常到外地去学习,终于,他挺了过来。
如今,在冯起来的蚂蚱养殖基地,放眼望去,60多个大棚整齐排开。大棚周边围着透气的纱网。每个大棚都如同一个巨型蚊帐。大棚内密密麻麻的黄褐色蚂蚱四处乱蹦,场面蔚为壮观。
“我的大棚蚂蚱,已经收了三茬。这是第四茬蚂蚱,客户已预订收购,应该能卖出更好的价钱。”冯起来介绍,蚂蚱是一种草食性昆虫,主要吃草、玉米叶、麦麸等,养殖蚂蚱最主要的是控制好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蚂蚱从孵化到成熟,一般50天左右就可以销售了。
除了打理自己家的蚂蚱棚,冯起来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帮扶养殖户。在养殖户朱贵武家里,冯起来手把手地对他进行指导。朱贵武和妻子之前在外打工,一年到头挣不到多少钱,今年年初,在冯起来的帮助下,他在自家地里建起了40个大棚养蚂蚱。“目前蚂蚱市场需求很大,我打算申请自己的商标,发展小包装油炸蚂蚱、蚂蚱酱等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谈起未来,冯起来有着自己的新目标。
在冯起来的带动下,蚂蚱养殖在牛集镇发展迅猛,规模由2022年的22棚发展到现在的464棚,范围由原来的1个村扩展到现在的12个村。每棚纯利润一年可达1万多元。
该镇党委委员陈金友说:“像这样的带头人对农业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下一步将加大支持力度,用有限的土地创造最大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