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捆离了田 禁烧不再难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近日,在利辛县望疃镇刘桥村的田间地头,一台台大型秸秆打包机正在作业,成行的秸秆被卷进机器中压实,一会儿便从机身后方吐出一个个“胖墩墩”,整齐码放在那儿。

早在玉米收割前,刘桥村“两委”就开始为秸秆回收利用找“出路”,积极联系秸秆收储机前来打捆、离田,同时组织村干部向村民宣传秸秆打捆的作用,让村民自愿参与配合秸秆打捆工作。回收的秸秆,一部分被运到发电厂当作燃料,还有一部分会被运到牛羊养殖场作为饲草。此举不仅减少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以前,秋收后大量秸秆堆放在田间地头、沟渠两旁,让人很头疼,现在将秸秆打捆离田、变废为宝,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防止了火灾发生,我们都支持。”在现场,村民们对秸秆打捆回收利用大加赞赏。

近年来,望疃镇加大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宣传力度,通过加强农机调度、技术服务,增设秸秆收储中心,与辖区收购企业对接秸秆回收意向,联系当地大型生物质发电厂和养殖场等,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让秸秆变废为宝,助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