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引人关注的花生收获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0月25日,谯城区立德镇申楼村超高产夏播花生实验种植田迎来了大丰收。花生收获机器在田间驰骋,一株株花生破土而出,果实密集,籽粒饱满,泥土味交织着花生香,在空气中扩散开来。这里正在举办一场花生测产验收观摩会。

测产称重。

村民聚焦观摩会

10月25日上午9时许,阳光温暖,淡淡薄雾仍笼罩在田间,花生的茎叶上沾着细细的露珠,透着诱人的光泽。在谯城区立德镇申楼村超高产花生收获观摩会现场,来自远近多地的种植大户和当地的一些农民早早就聚集到这里,共同见证着沉甸甸的收获。

与此同时,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花生研究室主任、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益花”系列超高产花生品种育种课题组带头人陈耀全等专家也陆续赶到花生地头,加入农户的讨论中,倾听着大家对鲜花生的看法和评价。

业界专家、科研翘楚和农人齐聚花生地头,此类场景并不多见。为何一个小小的村庄地头会吸引到全国各地的农业专家和农业种植大户呢?

这得益于超高产花生品种“益花1号”的种植。夏季播种,秋季采摘,夏播花生亩产可以达到多少?花生品质如何?这都会为后续的种植和产业发展提供方向,因此当日的超高产夏播花生收获观摩会成为关注的焦点。

“这花生绝对可以,颗粒饱满、味道清甜,一看就是好品种。”测产还未开始,一农户就忍不住拔出一株花生,剥开外壳,将果实放入口中品尝起来,期待着即将到来的测产环节。

沉甸甸的收获

随着主持人宣布测产开始,等待在地头的工作人员脚踩泥土,手拿卷尺,走进了郁郁葱葱的花生田。

只见工作人员首先在种植田里分别选了三个不同区域,测量了同样面积的地块,然后双手一抓、一拽、一抖,一大把花生秧苗,就被连根拔起。甩掉上面的泥土后,露出一颗颗饱满的花生果实,白白胖胖、惹人喜爱。一名工作人员拿着塑料袋认真捡拾着地里掉落的花生颗粒说,“一颗都不能落下,这都影响称重结果的。”

经现场摘果、称重,一番计算之后,测产结果出炉,花生亩产达775.1公斤,超出创建产量指标要求。

主持人宣布测产结果时,现场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我以前也种过花生,亩产能达到400公斤就不错了。这个品种,厉害!”现场一个村民赞叹道,“市场价三块多钱一斤,比种玉米强多了。”

“看到花生能有那么好的收成,我的心终于踏实了,也算对乡亲们有个交代了。” 山东仙峡湖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希扬兴奋地说道,王希扬的老家就在谯城区立德镇申楼村,外出打拼创业已近20年时间。在外创业的日子里,他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高科技农业和生态农业的重要性,看到家乡很多人还在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时,就决定要将农业技术带回家乡,带动村民增收。

新技术带动新农业

今年夏天,在立德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王希扬在老家申楼村采用订单种植的模式,由种植大户试种了500亩超高产花生品种——“益花1号”。为确保花生丰产丰收,在种植过程中,从花生拌种、合理密植,到套餐用肥、叶面管理,镇里和企业的农业技术人员全程给予指导培训。花生生长期间,天气情况总体较好。天帮忙、人努力,在王希扬看来,这样的收获结果,完全在意料之中。

“经过这次种植,我是切身体验到科技在农业种植中的重要性了,平时种植的花生亩产最多400多公斤,这将近翻了一倍啊。”作为此次超高产花生收成的获益者,申楼村种植大户王小峰“紧盯”着王希扬,希望来年进一步扩大订单种植面积。

王小峰介绍,自己与仙峡湖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订单种植的合作模式,由公司提供超高产的花生种子和优质化肥,自己负责日常管理和采收,收成后再全部由公司进行回收销售,收益按照比例分成。“根据签订的协议,花生的回收价格为3.6元/斤,除去成本,一亩地可以收益近2000元。”王小峰高兴地说道。

王希扬介绍,下一步打算在村里开办加工厂,生产花生油、花生酥、花生糖、花生芽菜、花生提取物等深加工产品,实现花生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