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味道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随着年龄渐长,越发觉得一家人能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吃喝喝,说说笑笑,这真是世间最美好的事了。

母亲常年居住在弟弟家,帮弟弟看孩子。弟弟两口子工作繁忙早出晚归,因此母亲也很少有时间回老家。这些年,母亲每次回老家,照例先到我家看看她的外孙们,而我总是提前订好饭店,一是为母亲接风洗尘;二是深知自己手艺不精,做不出美味可口的饭菜。但母亲总是在离别时,不忘嘱咐我多进进厨房。可我单位有工作餐,有时加班晚上进家已是月上树梢。再说,家里有婆婆打点,偶尔有点空闲,就想休息,我也是懒得进厨房。

晚上,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她明天就要回来了。先生听到这个消息,提议在小区门口新开的饭店订餐,我打断了他的话,我今年想小试牛刀,在家里做一桌家常饭。孩子上床休息之后,我拿出纸笔,写写画画,开始计划第二天中午的饭菜。

婚前有母亲,婚后有婆婆,单位有工作餐,做饭这事似乎和我不沾边。偶尔兴致勃勃地进厨房试两次,做出来的实物却和想象的大相径庭,被家人戏称为“黑暗料理”!

但今年暑假的时候,婆婆不小心摔了一跤,出院后,需要躺在床上养伤进不了厨房。先生经常加班出差,我成了进厨房的“天选之人”。上有需要休养的婆婆,下有嗷嗷等吃的娃娃,我硬着头皮开始了我的厨艺之旅。那段时间真是我的艰难时刻,不但要照顾俩娃,还要照顾婆婆。天微亮就要起床准备早餐,不但要荤素搭配还要兼顾营养。下了班赶快往家跑,厨房“小白”真是手忙脚乱,但承蒙孩子不嫌弃,家人的鼓励也使我厨艺渐长,再也不一进厨房就打怵了。我一路打怪升级,如今,也有了自己的几道为数不多的拿手菜了。

“我宁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通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汪曾祺老先生的快乐我终于体会到了。菜市场里有鲜嫩水灵的蔬菜、果香诱人的瓜果和丰满肥硕的鸡鸭,走进菜市场,便感受到了烟火气。买菜的时候,我就在脑海里勾画好,到家之后,撸起袖子,奏响锅碗瓢盆的交响乐。慢慢地,进厨房成了我的一种乐趣,我俨然成了孩子们眼里的“大厨”。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跑到了人头攒动的菜市场。排骨、鱼、蔬菜、水果等各种食材购买齐全。把母亲接回家后,两个娃娃粘着母亲说悄悄话,我则躲在厨房开始精心准备午餐,母亲几次进厨房想帮忙,都被我推了出去。

到了饭点,我终于做好了四菜一汤。一家子人围坐在一起大快朵颐,其乐融融。我请母亲点评我的菜,母亲语拙,道道都说好。其实我知道,我做的饭菜远不及母亲做得精致可口,但看得出来她很是欣慰。

柴米油盐也是一种成长与修行。人到中年,才体会到母亲和婆婆的不易,她们常年在厨房进进出出,不辞辛苦。以前我生活得轻松随意,只不过是有她们在为我撑伞,为我保驾护航。

因为有了边烟火边细火慢炖的经历,我才领略到了厨房和食物的意义。一顿普普通通的家常饭,远不及饭店的秀色可餐,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正如母亲所说,这才是家的味道!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