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渣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油是锅与菜的媒介。中国人喜吃炒菜,炒菜也离不开油。超市的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贵一些的有玉米油、橄榄油,还有多功能产品调和油,总之都是植物油。在物质贫乏的年代,称霸餐桌的却一直都是动物油,最主要的是猪油。

每到冬季,父亲都要买猪板油或者网油,它们都堆积在猪腹部,出油多、油渣少。那时每到逢集,镇上都有专门卖板油的,一板一板从货车上卸下来,买者一次都要买上十几斤。听大人们说,这是城里人吃肉时淘汰下来的东西,即便是价格便宜也没人愿意吃。说实话,那时还理解不了这个,毕竟还有一些人家,连板油都舍不得买。

母亲将板油洗净切成小块,小火熬,不断翻炒,随着油脂不断渗出,板油块越缩越小,在锅里漂浮着翻滚,发出欢快的滋滋声。熬猪油的时间,孩子们眼睛放光,守在厨房里,不停吞咽着口水。待板油块变成金黄色、香脆可口的油渣,母亲用锅铲把猪油挤出来,分出半碗给我们吃。我们顾不上烫,迫不及待地抓一粒放进嘴里,油渣酥香,咬碎后猪油喷出,肉香油香在口中爆开,酣畅淋漓。母亲一边提醒我们小心烫,一边把猪油与油渣装入坛子。猪油凝固后,雪白光润,香味扑鼻,这是一年四季都离不开的佐料。

那时的生活离不开猪油。炒白菜时,母亲剜出一块猪油,热锅烧化后放入白菜,待到白菜变软后再放入几粒油渣,简单翻炒就成了。白菜与油渣,绝对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白菜碧绿晶莹,有了猪油的滋润,猪油中和了白菜的素,清香四溢,色香味俱全。吃上一口,唇齿留香,如果吃到一粒油渣,更是幸福感满满。即便是现在,很多人依然是油渣炒白菜的拥趸。

漫长的冬季,白菜炖粉条作为主菜,绝对离不开猪油,上面漂浮着几粒油渣,是孩子们最大的期盼。用猪油渣炖豆腐、烧萝卜、炒粉丝、煎饼、炸丸子,油在锅里滋滋声响,油烟飘满厨房,诱人又好吃。用猪油渣配上其他食材包饺子、做包子,带来的香味是植物油无法相比的。亳州的午饭,大多是面条,碗里飘着猪油花,吃起来才更有味道,一家人温馨幸福。家里来客,必定用猪油炒菜做汤。吃不起肉的年代,猪油、油渣是解馋的调料兼食品,带来的幸福感无与伦比。

现代的年轻人,可能无法理解肥肉动物油在中国人味蕾上的地位。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普遍缺乏营养,养生学都没有减肥相关的内容,也不以瘦为美。在人们的观念中,肉、油更有营养,能吃上才算是幸福生活。在《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嫌女婿家穷,揶揄范母道:“老人家每日小菜饭,不知道猪油可曾吃过几回哩!”几千年来,屠户家里不缺猪肉猪油,不仅生活令人称羡,社会地位也很高。慈禧太后是历史上最会吃的人,翻开菜单看,肥鸭、肥鸡之类众多,多用猪油烹制。我们常说“损公肥私”“分肥”,可见肥肉、猪油是好东西,是生活富足的标志。

历史上,吃猪油不只是为了营养好吃,更是为了实用。为何这么说呢?从口味上说,猪油吃起来解馋耐饿,能提供更多热量。就价格来说,猪油不贵,今天我们食用最多的大豆油,在元朝以后才被广泛食用。花生在中国流行是18世纪的事,人们不可能吃上花生油。棉花于南宋时期种植,但是在明朝《天工开物》里才有压榨棉籽油的记载。芝麻、油菜都是外来作物,产量低、出油率低,直到现在,产量提升都很困难,而且价格较贵。我小时候吃的植物油,主要是大豆油、棉籽油,都是自家地里出产的作物,拿到镇上的油坊压榨,鲜有人出钱购买。

为什么现代人不吃猪油了呢?物质丰富了,人们营养过剩,以瘦为美成为时尚,身材管理大行其道,要吃得健康,吃得美味,猪油油腻不说,它熔点低,容易吸收,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所以营养高,能提供极高的热量,吃多了容易肥胖,诱发高血压、脂肪肝。从营养学上看,炒菜时,猪油在高温下容易产生致癌物,不利于健康和减肥,很多营养学家都强调这一点。另外,猪油炒菜时颜色变深,甚至产生黑色物质,菜品看起来颜值不高。种种因素之下,垄断几千年的猪油逐渐淡出了主流生活。

那么猪油会离我们远去吗?当然不会。油渣炒白菜、油渣炒青菜、猪油拌饭,在很多餐馆都存在,寡淡的食材离不开猪油的加持,很多厨师和食客认为炒菜不用猪油是不香的。猪肉包子、猪肉饺子里,猪肉可能很少,但猪油少不了,否则吃不出香味。亳州美食油酥烧饼,必须用猪油烧制,趁热吃最佳。很多地方的月饼,要加入猪油拌制馅料,否则吃起来不酥不香。猪油香味浓,能增进食欲、御寒,具有滑润、解毒、补虚、润燥等功效。小时候,每到冬天,手被冻得皲裂了,母亲会让我们睡觉前用热水烫手,抹上猪油,那口子还真奇迹般地好转了。

没有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没有挨过饿的人,也无法理解猪油带来的又香又耐饿的满足。我们今天的生活也在随大流,不仅吃得好,还要吃得健康,别说猪油,连猪肉都吃得少。但是猪油带着油渣的香味,它给寡淡的肠胃带来的慰藉,一直存在我的记忆里。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