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实名注册志愿者超90万人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全市注册志愿服务队伍3394支,实名注册志愿者92.8万人,占常住人口比例18.8%。记者从市文明办获悉,今年以来,我市志愿服务事业快速发展,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我市聚焦全城、全域、全面文明,推进志愿服务队伍“全民化”,完善县乡村三级志愿服务组织架构,整合人才队伍,吸引乡土人才、“五老”人员、科技能人、新乡贤等充实志愿服务队伍,各县区全部成立志愿服务总队,乡镇(街道)、村(社区)成立支队、分队,并分类别组建2支以上的常备队伍。各单位、各团体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事业,结合自身特点,组建专业志愿服务队伍100余支,其中医疗综合救援专业队伍8支、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志愿队伍16支。截至目前,全市注册志愿服务队伍3394支,实名注册志愿者92.8万人,占常住人口比例18.8%。其中,有时间记录的志愿者48.9万人,占比52.6%,志愿服务时长超过684万小时。

今年以来,志愿者利用春节、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和“3·5”学雷锋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亲情暖心、文化惠民等志愿服务活动22300余场;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理论宣讲1万余场;聚焦发掘传统文化底蕴,开展“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主题活动4400余场;充分利用积分制、“一约四会”等方式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活动6100余场;谯城区、涡阳县建设完成文明实践云平台,累计点单1.2万余次,群众好评率达100%。

紧扣群众急难愁盼,我市持续推出“普惠性、特惠性、互惠性”志愿服务项目,谯城区“护卫母亲河 蓝天绿水行”等一大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不断涌现。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