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我市渐成鱼鸟天堂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往日难觅踪影,今年相继出现。今年以来,赤眼鳟鱼、小天鹅、大天鹅等“稀奇”的生物陆续光顾亳州,成为今年我市生态环境领域的“大事件”,正是我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鲜活例证。

“今年,多年不见的翘嘴又出现在涡河里了,最大的有3斤多重。”近日,家住谯城区涡河大寺水利枢纽附近的马先生说。

今年夏天泄洪时,他还看到过赤眼鳟,这种鱼很久没有出现了。不仅如此,他还看到过柳叶等鱼类。

赤眼鳟不止在涡河出现,今年10月份,蒙城县畜牧兽医水产发展中心技术人员在茨淮新河立仓段水域发现赤眼鳟鱼,长38厘米。据该中心技术人员介绍,赤眼鳟鱼是优质的经济鱼类,对水质条件要求高,对农药和重金属较为敏感。

据了解,近20年来,由于鱼类栖息地水域污染、过度捕捞等原因,赤眼鳟鱼在蒙城县水域难觅踪迹。赤眼鳟鱼是安徽省列入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重点恢复品种之一。

除了鱼类,一些国家级保护动物也频频现身我市。11月18日,北淝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查巡护中发现,六只小天鹅在湿地公园内悠闲地游憩,这是北淝河国家湿地公园首次监测到小天鹅的出现。小天鹅被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列为II级保护动物。

无独有偶,12月10日,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护时发现:三只大天鹅在北淝河国家湿地公园内游憩。这是北淝河国家湿地公园首次监测到大天鹅的出现。

“赤眼鳟鱼、连翘以及大小天鹅等鱼类、鸟类重现我市,说明我市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初见成效,水生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市畜牧发展中心副主任孙亮表示。

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稳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屏障。截至今年11月,全市13个国控断面优良比例达76.9%,超过省下达确保任务目标15.4个百分点。

“随着生态环境不断向好,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鱼类重现或出现我市,来‘做客’的候鸟也将日益增多。”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