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工坊”生产正忙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工人正在加工铜器。

亳州新闻网讯  “叮叮当当……”近日,利辛县望疃镇赛龙铜器艺制品厂传来阵阵声响,几位工人坐在工作台前,按设计好的图样錾刻铜饰,赶制订单。

“赛龙铜器加工工艺以图案精美、造型逼真、工艺精湛而闻名。这些年,制品厂组织培训,铜器制品参加省内外各种展会,创新手工艺品设计,外省订单也多了起来。” 赛龙铜器艺制品厂负责人李森说,加工基地建成后,本地手工艺人聚在一起交流经验,形成合力能创造更好的效益,同时也激发了非遗从业人群的创新活力和就业热情。

铜器艺制品是在铜面上,以中、切、挑、铲等技法,刻出阴阳、虚实、飞白等效果,融质地、做工、造型、装饰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手工刻铜制作过程比较烦琐,从选料、粗磨、细磨、上稿、雕刻,再到打磨、精修、上色等需要10多个程序,它的独特价值就是唯一性,不会有第二件同样的作品。”李森表示。通过创新,他把古时青铜器上的元素,通过二次设计刻在现代生活饰品上,备受业内人士好评。

铜器艺制品让平淡无奇的铜器有了生命力,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见证。李森依托“铜器艺制品”非遗作坊,将技艺传授给周边的爱好者,带动大家一起学手艺,共同致富。

目前,“赛龙铜器艺制品厂”年可生产铜器艺制品10000余件,年产值约400万元。企业快速发展,带动了众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赛龙铜器艺制品厂就在我们村附近,到这儿上班也就几分钟的路程,月工资5000元左右。”雁沟村民何芳红说,“我以前常年在外地打工,很难顾上家里的事,现在工厂就在家门口,顾家挣钱两不误。”目前,像何芳红一样在这里务工的周边村民有10多人,月均收入5000元左右。

雁沟村村书记高为军表示,近年来,雁沟村依托当地“老手艺”,建设发展了“非遗工坊”“手造工厂”等特色文创企业,让“老手艺”释放乡村振兴“新动能”,带动更多群众就业增收。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