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县孙庙乡:“河长制”厚植“高颜值”生态底色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我们每天都会在河道边上进行巡查,河里有垃圾和杂草,我们就会立即进行清理。”4月2日,孙庙乡团结村保洁员李凤梅向笔者说道。

为持续推动“河长制”工作落地落实,营造良好的水域生态环境,孙庙乡团结村组织公益性岗位及志愿者开展了“清理河道垃圾改善水域环境”服务活动。活动中,志愿者积极参与,手持垃圾夹等工具,认真清扫捡拾各种生活垃圾、废弃物等。

“以前这里河道里的水不太好,河道里有垃圾和杂草,还有一些其他不易清理的杂物,每到夏天,还散发着异味。现在的河道经过治理,已经没有异味了,水面看着让人舒服多了。”团结村群众王卫民说道。

依水而生,与水相谐。河长制实施以来,孙庙乡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建立健全河长制组织体系,落实乡村两级河长制管理制度,结合日常对河流的监管和治理工作,完善巡河工作,促进乡村河沟的治理,并以问题为导向,强化乡村生活污水及垃圾整治。

“我们定期对辖区内的河道开展大清理工作,同时根据河长制的巡查人员的反馈,对小部分污染情况及时处置,保证河道的岸清水绿。”孙庙乡团结村书记李良贤说道。

在治理河道水域方面,孙庙乡全力投入,积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力量,政府与群众共同守护河道的生态文明。

“生态水环境的治理工作,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们通过日常宣传教育,向群众普及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帮助群众了解生态环境保护是关乎着我们的切身利益的。通过干群目标一致,共同治理生态水环境。”孙庙乡党委委员胡壮说道。

“我乡在落实‘河长制’的工作中,设立巡河小组、巡河示范岗,构建‘小组+示范岗+群众’的三级河长治理体系,打造党员与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治理的基层生态水环境堡垒,进一步完善河道管护体系,助推乡村振兴。”孙庙乡党委书记孙同奎说道。

供稿:周晓琪

编辑:赵菲菲 校审:常艳敏 审核:朱虹娟

(责任编辑:赵菲菲)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