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老瞎,在刘家堡子一带可不是一般的人物。
鼻梁上架着副镜片厚厚的眼镜,脑袋上几根能够数过来的头发,加上一脸浓密的络腮胡,中等偏瘦的身躯,显得弱不禁风,这便是老瞎的容貌特征。老瞎,乳名狗子,因为高度近视,村民戏称他瞎狗子,以至于他的大名刘来运,可能早被村民遗忘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瞎狗子也被村民叫成老瞎了。
老瞎虽说眼高度近视,但脑瓜灵活,又能说会道。八十年代初,高中毕业的他在村里也算得上文化人了,只是高考那年,他名落孙山。在村民看来,他这与婚姻还无缘,不仅家贫,且其貌不扬,将来一定是家中两条光棍中的一条。老瞎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父子俩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可是,事情往往难以预料,没想到,老瞎竟然娶回了一个城市姑娘为妻。一时间村里像炸了锅似的议论纷纷,对此,老瞎也不说什么,任凭村民们随意猜想。
几年后,老瞎的儿子上了幼儿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妻子依旧在城里上班,老瞎在家种地,闲时倒弄个小生意,补贴家用。老瞎的日子过得不算富裕,妻子对老人孝顺,夫妻和睦,一家四口倒也其乐融融。
老瞎虽说手头不富裕,但对钱财也是不屑一顾。一次在街上卖水果时,一个中年男子急匆匆买过水果后,把包忘在了水果车子上。老瞎信奉古话:外财不富命穷人,不是自己的坚决不要,硬是在原地等了一个多小时,把包还给了失主。就是这样一件事,改变了老瞎的命运。
失主老王是个商人,看到失而复得的钱包,想拿出一些钱来感谢他,被拒绝。老瞎的人品赢得了老王的信任,愿意和他进一步交往。得知老瞎的家在城乡接合部,有一大院落,门口还有一口池塘。凭借这一优越的地理条件,两人决定合伙开办一家养老院,实现合作共赢。
老瞎会经营,善于沟通。通过和老头老太太的聊天,拉进了和老人之间的距离,使养老院的服务更加贴近老人的实际需求,让老人们很满意。通过这帮老人的“活广告”作用,养老院的入住率“噌噌上升”,有时竟然“一床难求”。
养老院建成后,老瞎以院为家,一心扑在了养老院上。农村人有句俗语,人勤地不懒,这话好像就是说老瞎的。养老院的前面,有半亩多的空闲地,
老瞎带领着一帮人,硬是开垦了出来,变成了菜地。这样不仅节省了部分伙食费,食用的蔬菜还更新鲜健康。
近年来的立体养殖,给养殖户带来丰厚的收益。如何充分利用门口废弃的池塘,以提升养老院的生活质量,这又让老瞎动起了脑筋。说干就干,经过几个星期的紧张忙活,一座集养鱼、莲藕种植、葡萄架设、鸭子喂养的“小型农场”建成了。看着眼前的一切,老瞎的脸上写满了幸福。
“老表,听说国家现在扶持光伏发电项目,你在供电公司上班,帮我抽时间咨询一下,看看有啥优惠政策没有,收益如何?”说来也巧,那天我在街上闲逛,不经意间碰到了几年没见的老瞎。说起老瞎,我俩还有些亲戚关系,他是我妈的远房侄子,只是近几年来往少了。
就是这次偶遇,使我更多地了解到老瞎的一些事。可能那天他不胜酒力,就把他的一些事都抖搂出来了。
“老表,你知道这些年我是怎么过来的吗?全靠你表嫂支撑着这个家……你知道你表嫂为啥愿意嫁给我,还对我这么好吗?就是因为那天下雨,浮桥上人多,桥面湿滑,一不小心,她滑了下去……”
老瞎虽说没能考上大学,但也有些才气,时有“豆腐块”的文章在晚报上发表,上高中时,表嫂暗恋他的才华,加上高一那年老瞎的奋力一跳,把她从死神手里拽了回来,冰冷的河水,险些使老瞎上不了岸。所以,她不顾一切,毅然决然地嫁给了老瞎。
那天,我目送他上了公交车,临别他还一再嘱咐我,别忘了及时告诉他光伏发电的消息。
也许是酒精的作用吧,朦胧中,我好像看到了刚建成的光伏电站,老瞎看着眼前成排的光伏发电板,仿佛看到了“绿色银行”,本来眼睛就小的他,笑的眯成了一条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