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
——题记
说到亳州的芍药,第一时间可能便会想到,一望无际的芍药花海,曾荣获最大的芍药花田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那首清代刘开的《城东观芍药歌》家喻户晓, “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这首诗便是刘开在亳州编写《亳州志》时,在城东看到的场景。
但对我而言,芍药花还有着别样的意义。
父亲和母亲是异地恋,母亲是四川成都人,远嫁来到了亳州。听父亲说,第一次带母亲见家长,恰逢“五一”假期,正值亳州芍药花开成海的季节。
母亲是爱花之人,可那时,父亲家贫,从未给母亲买过一束花。而就是这一次,父亲亲手为母亲摘下了九十九朵芍药花,扎成一束,送给了母亲。母亲惊喜又感动,因为父亲知道,表达爱意,除了用玫瑰,还可以用芍药花。因为芍药的花语是:美丽动人、情有独钟。
或许正是这束芍药花,才有了我的出生。于是,我对芍药花,也有了深刻的情感。它除了是亳州的市花,更是父母的定情花。
亳州的芍药花,基本是药用,根部入药,又名亳芍、白芍,花骨朵经过加工,就是花茶。芍花的生长期,一般是五年,从花芽入土种植开始,往后五年,就可收获。药农们会在此时,把芍药连根挖出,将根部和枝芽分离。根作为药材,芽则可以再种,如此,又是五年。
老家有块地,在我出生的那年,祖父在那块地里种上了芍花。祖父说:“你看啊,芍花第一次成熟,你就该去上小学了。芍花第二次成熟,你小学就快毕业了。等芍花第三次成熟,你就参加中考啦……这块地,咱们一直种芍花,让芍花陪着你长大,可好?”
那年我不到5岁,幼儿园才中班,哪里记得许多,可祖父这句话,我却一直记到了现在。
如今,这块地的芍花成熟了两次,第三批的芍花也有三年了。四月底,芍花花苞才露了头,祖父便拿着镰刀,捎掉了花苞。祖父看着已经泛红的芍花地说:“这是为了让根部有营养,将来长得粗粗壮壮的,卖个好价钱,花苞处理好,还能做花茶,芍花全身都是宝。”
再过两年,我将参加中考,这块地又该收获了。我愿我能如亳芍那般,历经风霜在默默无闻的努力后,取得丰硕的成果。
母亲曾经说过,西方的玫瑰是带刺的,但我们中国的爱情之花芍药,虽然不如牡丹的华美高贵,却也是光彩耀人,根入药,花做茶,默默无闻奉献全身。做人就要有亳芍这样的品格,勤劳务实、淡如美玉,却又甘愿默默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