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黑木耳 鼓起“钱袋子”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工人将菌包挂在菌床架上。

亳州新闻网讯 炎夏时节,走进利辛县孙庙乡高堂村益农家庭农场的黑木耳种植基地,工人们正忙着木耳挂袋工作。在一处大棚内,一个个木耳菌棒整齐排列,工人们正弯着腰,忙着搬运、接菌、挂袋……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把一袋袋菌包悬挂在铁制菌床架上,极大地拓展了栽培空间,有效解决传统黑木耳种植中存在的生产劳动强度大、雇工难等问题。”益农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周小芹说道。

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力求食用菌持续化生产,切实争取效益最大化,基地采用上半年种植黑木耳、下半年种植羊肚菌的方式,大力推动食用菌产业阔步发展。据了解,该家庭农场此次共有7个菌棚进行挂袋生产,预计纯收入可达10万元。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黑木耳营养丰富,品质好、价格高,是食用菌中的佳品。该产业的发展,当地群众既可以通过土地流转获得收入,同时还可以到基地里务工获得报酬,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幸福。

“我们通过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地对黑木耳的生产进行专业指导,保证食用菌的品质和产量。同时,对其他有意愿种植黑木耳的农户进行统计,帮助其解决困惑,并鼓励其发展产业。”利辛县孙庙乡党委委员胡壮说道。

近年来,孙庙乡把发展食用菌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加收入的主导产业来抓,依托“党建引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加大对食用菌的宣传,拓展群众的增收渠道,促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兴旺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 孙庙乡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乡将持续强化党建引领,全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