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本意义
1.“领头雁”。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近年来,戴尧村建强基层党组织,选优配强“领头雁”,打造了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党员干部队伍,为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2.传帮带。戴尧村实施组织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头雁计划”,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使乡村人才在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引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3.人才链。戴尧村融合“新村民”资源,汇集“原乡人”智慧,凝聚“归乡人”力量,构建了乡村振兴人才链,同筑戴尧村共富新场景。
建强基层党组织 选好配强“领头雁”
乡村要振兴,“领头雁”需配强。
曾经的蒙城县岳坊镇戴尧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班子不团结,关系不协调,战斗力、凝聚力、发展力不强,各项工作在全镇倒数第一。
2020年,戴尧村迎来重要时刻——村“两委”换届选举。此次选举,注重吸收退役军人、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员进入村级班子,优化了村“两委”整体功能。
戴同阳当选村党总支书记,新的党总支班子成员之间注重团结,工作中既体现分工,又相互合作。该村还建立了一套完整有效的管理机制,坚持每月晒成绩补短板,激发大家干事创业、为民服务的积极性。
“让每位村民都有活干、有事做、有收入。”这是戴同阳上任时立下的誓言。这几年,他带领村“两委”成员招商引资,带领群众发展莲藕、蔬菜产业,成立村劳务服务公司,增加就业岗位,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村集体收入一年更比一年多。
诚信是金。戴尧村“两委”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工作,开展信用户、信用村的评选,把信用变成信贷资金,解决村企、村民发展产业融资难的问题。“俺凭借AAA级信用户贷到了10万元的资金,用这笔钱新建了一个大棚,以后不愁粮食没地方放了。”说起党建引领信用村的好处,种粮大户戴瑞洪连声夸赞。
“90后”戴贵阳是村党总支新吸纳的退役军人,工作起来充满着年青人的朝气与活力,“我刚到村部工作的时候,啥也不懂,好在我们村有‘传帮带’机制,党总支其他成员悉心指导我,手把手教会了我很多东西。”戴贵阳说,现在的班子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互相补台,一心为民,干起工作来特别有劲。
戴贵阳是戴尧村朱庄自然村的包村干部,风风火火的他为朱庄修村路、装路灯、增设基础设施……工作热情高涨。
虽然年轻,但戴贵阳为民服务颇具耐心。“为了俺家盖房子的事,他跑了很多趟,现在手续已经办得差不多了,真得感谢他。”提到戴贵阳, 朱庄村民戴瑞昌很感动。
朱庄是戴尧村的中心村,如何抓好乡村治理,为其他自然村作示范?戴贵阳借鉴戴尧村党建引领信用村的做法,在村里推行积分制,每月围绕环境卫生、敬老情况、邻里关系、遵守村规民约等方面,对每户进行考核,评选出来的先进户在村里公示,村民的积分可以兑换实用的物品,调动了大家争当先进户的积极性,促进了乡风文明。“现在俺村邻里关系和睦,吵架、打架等不文明现象基本上没有了。” 朱庄村民谢素芹深有感触地说。
如今,朱庄村的各项工作不仅在全镇拔尖,甚至走在了全县、全市的前列。
驻村干部是乡村振兴的“领头羊”。“你看,这是用我们村试种的黑小麦加工成的几款产品,经济价值比普通小麦高很多。” 岳坊镇戴尧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瞿光普指着“传奇戴尧”系列产品介绍。驻村以来,他围绕产业发展带动就业的目标,牵头制定产业规划,推动发展特色产业,促进村级“三产”融合,打造文化旅游强村。
村干部苦干实干,驻村工作队锦上添花,戴尧村越来越优秀,国家级、省级荣誉接踵而至,从落后村变成了“明星村”。
和美乡村建设离不开组织引领,离不开人才支撑。戴尧村党员干部做好乡村振兴的“领航员”,当好乡村发展的领路人,实施组织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头雁计划”,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打造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党员干部队伍,引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让戴尧村从“后进生”变成了“优等生”。
李纪文(右)在介绍企业的产品。
融合“新村民”资源 汇集“原乡人”智慧
和美乡村建设,需要各类人才。
李纪文是湖南长沙人,也是位于戴尧村的安徽岳佳酱食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因为我的合伙人是戴尧村人,而且这里的营商环境很好,所以我就过来啦。”李纪文笑着说。
作为村里的招商引资企业,安徽岳佳酱食品有限公司项目进展很顺利,2023年5月正式投产,产品种类10余种,主要通过线下销售。
毕业于湖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食品工程专业的李纪文,做起食品、调味品来可谓得心应手。“这些产品都是我自己开发的。”李纪文指着“戴你飞”品牌系列产品自豪地说,产品投放市场后,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改进,丰富产品种类。
围绕戴尧村产业发展,李纪文就地取材开发新产品。戴尧村肉牛资源丰富,李纪文开发了草本卤牛腱、酱卤牛杂等产品;当地有上万亩莲藕基地,藕田里长着田螺,他开发了爆汁嗦螺等产品;他还根据当地黄豆种植、养鸭养鹅习俗,开发了素肉、鹅煲、七宝鸭等产品。
生产经营有方,企业发展向好,“目前公司的年销售收入在1200万元左右,为村民提供了40多个就业岗位,每年还为村集体分红48万元。”李纪文告诉记者,下一步,公司计划承包藕塘,开发莲藕产品,在壮大企业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村民增收。
除了引进人才,戴尧村还大力培育乡土人才。
5月8日,在戴尧村的一个养殖场,村民戴慎贤正忙着配饲料,准备喂猪,这个殖场里现养有近千头猪,60多头黄牛。
戴慎贤是戴尧村土生土长的“能人”,既会养猪又会养牛还会种粮食,种的玉米用来喂猪,小麦、玉米秸秆用来喂牛。
“养猪最怕的就是瘟疫,我们现在把猪和牛放在一起养,根据以往的经验,混养猪不容易生瘟。”戴慎贤说起养殖,头头是道,场里的20多头母猪预计6月份产仔,“这个时候要用玉米粉、豆粕、麦麸,再加点食盐调配饲料精心喂养,把育肥猪照顾好,产仔存活率基本上百分之百。”
虽然今年才开始养牛,戴慎贤已有心得,“首先要挑好小牛,运回来后做好应激反应处理,喂新鲜的青蒲、芦苇,这样小牛吃得欢、长得快,等长大点再喂秸秆。”戴慎贤边喂牛边说,根据现在的行情,一头牛的利润在4000元左右,“前几天我又订了30头小牛,准备扩大规模。”
戴慎贤告诉记者,他现在掌握的养殖技术,一方面来自多年的经验,另一方面是参加培训所学的知识。
在自己养殖致富的同时,戴慎贤还带动了5户村民养殖增收,其中一户为脱贫户戴怀良。戴怀良目前养有200多头猪,年收入近20万元。“我教会他们技术,传给他们经验,带着大家一起致富,也很有成就感。”戴慎贤笑着说。
戴尧村“两委”一手抓人才引进,一手抓本土培育,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优化环境,吸引“新村民”,留住“原乡人”,聚集各类人才投身希望的田野,汇聚起强大的发展能量。戴尧村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通过组织参观、培训、学习等方式,培育一批有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的“新农人”,为乡村振兴插上有力的翅膀。
吸引“回流型”人才 凝聚“归乡人”力量
人才是支撑,如何聚集来?
“今天又签了一个50多万元的钢结构房屋订单,现在工期排得满满的。” 5月7日,戴尧村村民葛志强的心情很好,他在家中忙着绘制房屋设计图。
葛志强家的二层小楼中西结合,布局合理,外观别致。“这座楼房就是我自己设计、建造、装修的钢结构房屋,已经住了许多年了,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 看着自己返乡创业回来的“杰作”,葛志强颇为自豪。
葛志强过去在外打工,做过电焊、建桥、建房等工作,喜欢钻研的他学会了建造钢结构房屋。在他看来,建钢结构房屋又省又快又好,盖房时间可以减少一半以上。
刚学会的时候,葛志强在外地给别人建房。2021年,在村里诚邀下返乡创业,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刚开始我给父母盖房子,后来接到了第一个订单,客户要求建钢结构大酒店。酒店建成开业以后,我的名气在十里八村就传开了。” 说起刚回乡创业那段经历,葛志强记忆犹新,“那时候订单特别多,我们1年能盖70座房子,从年头忙到年尾。”
返乡创业4年来,葛志强得到了村里的大力支持。当他建房需要周转资金时,给村书记一个电话打过去,镇上农商银行的工作人员很快上门服务,“我们村是信用村,现在贷款比较容易,不用为融资发愁。”葛志强说。
得到村里大力支持的葛志强也想着回报桑梓,在新冠疫情期间,葛志强除了参加疫情防控,还主动捐款捐物;逢年过节,带上礼品看望慰问村里的老人;建房所需的工人,用当地的施工队和村民,积极为大家提供就业岗位……
“我最近又遇到了一件开心事,村里打算发展我为党员,以后有了党组织依靠,公司未来的发展会更好。” 葛志强信心满满地说,他以后就扎根乡土为村里多做点事。
大学生村官崔明浩是另一类“回流”的人才。毕业于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的他,在来戴尧村之前,做过好几份工作。2020年,崔明浩成了一名大学生“村官”,因为爱人是戴尧村人,他选择来这里上班。“来村之后,我在多个岗位上锻炼过,做过人口普查、疫情防控、政务公开等,现在对村里的情况已经熟悉了。”崔明浩说,他现在主要的工作就是帮助群众在网上办事,让群众少跑路,让干部和数据多跑腿。
崔明浩告诉记者,他当大学生“村官”的这几年收获很多,最开心的是,他在2022年成为了一名正式党员,“以后要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为乡村振兴出力。”
震撼!2022年7月,合肥工业大学赴戴尧村社会实践团在村里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对戴尧村的发展赞叹不已,认为这是一片充满希望、大有可为的热土,纷纷为戴尧村更好发展献计献策。
引才聚才,政策是关键。戴尧村“两委”大力宣传返乡创业就业的优惠待遇和制度,利用亲情友情乡情,呼唤村民返乡创业,积极吸引人才回流。并与高校加强联系,引导学生开展乡村经济和农业发展方向的调研,出谋划策,激发年轻人对乡村振兴的热情,不断为戴尧村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