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在40℃左右的炮制间里,他时而拆包检验,时而挥动着手中的药铲翻动药材,时而查看炮制机器温度,时而为药材添加辅料……这就是安徽谓博药业有限公司炮制工人李海山在高温下的工作日常。
李海山正在为炮制药材添加辅料。
7月24日16点,室外温度已达38℃,而炮制间内再加上机器不停运转产生的热量更是热浪滚滚,仿若火炉。李海山像往常一样穿好工作服,戴上工作帽,脖子上搭条毛巾,对刚刚送来的药材进行拆包。“这是我们车间刚刚送来的没药,这个药的炮制过程和其他药不同,需要用醋炒制。”李海山说。然后他就开始对药材进行称重,再用药铲将一定重量的没药送入炮制机,随后对准备好的辅料醋进行称重,最后把辅料醋加入炮制机。“多少没药加多少辅料这是有讲究的,多一点少一点都不行。”对于这一套流程,拥有着二十多年炮制经验的李海山早已烂熟于心。
看上去似乎很简单的炒药,需要炮制工根据中药材的性状判断火候。“炮制过程会影响药材成药后的药效,比如这个药只能用130度左右的温度炒制,高一点都不行。一锅药需要炒制5—7分钟,如果炒久了就会变焦,将大大影响药效。”李海山边说边将机器调试好。随着炮制机器的翻动,没药在适宜的温度下炒制着,散发出阵阵药香。
在炮制车间,夏天是最难受的,虽然没有火辣辣的太阳晒着,但在40℃高温的车间内,再加上机器产生的余热,又闷又热,比正午阳光直射时还难挨。在高温的“蒸烤”下,李海山一个工序接着一个工序,有条不紊,娴熟地进行着中药材的炮制工作,丝毫没有因天气酷热而懈怠,他的工服胸前背后早已被汗水浸透,只能在炒药空隙,偶尔用毛巾擦拭脸上不断冒出的汗水。
最终,在李海山的操作下,一锅锅中药材经过一番水与火的煎熬和淬炼,成为药性达到最佳状态的中成药生产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