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许玉亭有点忙,忙于他热爱的红色宣讲。每天,他的日程都排得满满当当。
今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眼下又快到“八一”建军节,到陵园参加祭扫的人比往日多了许多。作为全国老兵宣讲团成员、皖北烈士陵园义务红色宣讲员,许玉亭刚在上海参加过由退役军人事务部主办的2024年全国老兵宣讲团“老兵礼赞新时代 跟党奋进新征程”主题巡回宣讲,回来后没顾上休息,就投身到陵园义务红色宣讲活动中,有时他还要走出陵园,进校园,给娃娃们讲;入乡村,给农民兄弟讲;到企业,为工人讲;去军营,给广大官兵讲……
近十年来,许玉亭一直奔走在义务红色宣讲的路上,这也是他退休后生活的全部日常……所有深远的意义都在坚持里,在7月29日刚刚召开的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上,许玉亭被授予“全国模范退役军人”荣誉称号。
老兵的抉择
说起从事义务红色宣讲,这要提及许玉亭退休不久后发生的一件事。
那是2014年10月1日,许玉亭带着上初中的孙子来到位于涡河北岸的烈士陵园凭吊革命先烈。在烈士纪念碑前,他给孙子讲述了发生在亳州大地上的英烈故事。
讲述中,他发现很多孩子也围过来听,且听得格外认真,有的还不时地抹眼泪,但也有一些孩子眼里充满了迷茫和不解……后来,他从孙子那里了解到,他讲的这些革命先烈故事,同学们知道的并不多,但对一些娱乐明星是什么星座却能张口就来。听到这里,许玉亭心里很不是滋味。作为一名老兵、一名有着多年党龄的党员,难道能看着红色历史的传承在新的一代人身上消退了吗?难道不该让孩子们知道他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得来的吗?许玉亭陷入了沉思,一个当义务红色宣讲员的念头开始在脑海中酝酿、升腾……
当得知他要到烈士陵园当一名义务红色宣讲员时,很多人不解,作为一个从正处级工作岗位上退休的老干部,不愁吃穿,完全可以颐享天伦,安度晚年,犯不着这样奔波劳累。许玉亭一旦决定的事,就不会轻易改变,何况这又是关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教育一代人的大事。
为做好红色宣讲,他大量翻阅理论书籍,广泛搜集红色史料,走访相关当事人,经常为核实一个细节奔波多日。仅从2021年建党百年庆祝活动以来,他编写的宣讲稿件就达60多套、近100万字,收集整理各类宣讲素材300多万字。
红色宣讲,是与历史对话,与先烈对话,也是与时代对话,与孩子对话。尽管过去多年,许玉亭还清晰地记得,一次给孩子们讲无名烈士故事时的场景。
那是2019年清明节前的一天,他在皖北烈士陵园无名烈士墓前,用低沉的声音对4所学校的600多名学生讲道:“孩子们,皖北烈士陵园是皖北地区重要的烈士陵园之一,这里长眠着1447位革命英烈,其中有852位是无名烈士。在陵园建成之前,这些无名烈士散落在广阔的亳州大地上,皖北烈士陵园的正式建成,让无名烈士有家可回。但是,他们牺牲时年龄多大?家在哪里?我们不知道;他们把生命献给了亳州,他们的爹娘谁来孝敬?有没有妻儿需要照顾?有没有像你们这么大的娃娃需要爸爸妈妈的疼爱?我们都不知道。他们长眠在亳州城下,他们叫什么名字,我们过去不知道,现在不知道,将来可能永远都无法知道了啊……”
许玉亭讲得走心,孩子们听得认真,且脸上挂满感动的泪水……随后,许玉亭又大声说,“孩子们,我们不知道无名烈士是谁,但我们坚定不移地知道他们的牺牲是为了谁。他们是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为了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了自己心中那至高无上的信仰,为了像你们这么大的孩子能够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读书学习,为了让像爷爷这样白发苍苍的老人能够在公园里自由散步、安享今天的幸福生活……”
许玉亭的话音刚落,孩子们就流着泪高声喊道,“爷爷,我们一起面向无名烈士墓唱国歌吧。”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响起时,整个墓园区里,上千名前来缅怀先烈的人自发地向无名烈士墓围拢过来。人们边走边和孩子们一起唱起了国歌……那震撼人心的场面深深地触动了许玉亭的心灵,也更坚定了他做好红色宣讲的信心和决心。
老兵的心结
许玉亭出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1969年11月,16岁的他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外使警卫战士,开始了影响他一生的军旅生涯。1977年3月,退伍后,他又回到了农村老家,当起了农民。他从生产队民兵排长干起,一步一个脚印,历经多个工作岗位,于2013年11月,从亳州市外事办公室主任的正处级岗位上退休。
一个兵字一生梦,一身军装一世情。虽然离开了兵营,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老兵,军人的本色没有改,军人的情怀没有变。这些年,不管是在职时还是退休后,也不管在哪个岗位,他都对退役军人有着独特的情结。只要有机会,他都会倾尽全力照顾那些困难老兵,有钱给钱,有力出力。
谯城区十八里镇有位姓钟的退役军人,儿子急等着结婚,但差两千块钱盖不起婚房。一筹莫展时,他想到了许玉亭。许玉亭和他曾在一个部队当兵,为人热情厚道,乐于助人。
“既然找到我了,按照亳州话就是‘我要买这个账’,就要帮他。”多年后,提起这件事,许玉亭这样说。
须知,这事发生在1996年,两千块钱可不是小数目,当时许玉亭一月工资也才268元。
退役军人就业是一件大事。1986年,许玉亭被调到一家酒厂任厂长,他一向对退役军人厚爱三分,总是尽己所能帮助退役军人解决就业问题,招工优先招退役军人。全厂员工中,半数以上都是退役军人。后来,《前线报》《中国国防报》等媒体对此作了专门报道。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进入新时代,如何帮助老兵树立当代退役军人的人生观,尤其是正确的就业观,实现其人生第二次转变,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所作为的退役军人,成了一个新的课题和使命,也是许玉亭心中的又一个心结。他主动请缨,承担了对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进行适应性培训的红色宣讲任务。
去年9月,他应邀到蒙城县委党校,为退役士兵、转业士官宣讲。他现身说法,讲述自己作为一个退伍战士始终不忘军人本色,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艰苦奋斗、成长进步的经历。“近50年的人生旅途,让我感悟到,退役军人的基本信念就是十个字:跟党走,好好干,执着,自信!跟党走就有方向,好好干就有前程,执着就可以把事情做到极致,自信就充满力量!”他声音高亢、充满感情地说,“一个当过兵的人,一个受部队教育出来的人,面对困难,面对竞争,面对艰难险阻,要勇于喊出中国军人的心声:‘天地再大,总有一块属于我!’”许玉亭的一席话,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共鸣,全场响起长时间的掌声。
宣讲结束,一个服役16年的转业士官在礼堂门口没有走,等着许玉亭。他紧紧拉着许玉亭的手,动情地说,“老班长,我是志愿兵转业回来的。今天,听了您的报告,看到您从艰苦岁月一路走来的人生旅途,我明白了许多道理,退役不是军人使命的结束,而是军人本色的延续。我一定服从组织安排,向您学习,做一名不负众望的老兵!”
老兵的执着
从事红色宣讲近10年来,许玉亭几乎每次宣讲都处在感动与被感动、感染与被感染之中。他不会忘记,给孩子们进行红色宣讲时,现场的那种强烈的红色氛围,这是白发老兵与少年儿童融为一体,绿军装和红领巾交相辉映,凝重与悲痛交替升腾。“我作为一个满头白发的花甲老人,和那些满脸稚气的孩子们一样,都在经受着灵魂的洗礼和心灵的涤荡!”许玉亭说。
近十年来,许玉亭先后为社会各界群众和青少年学生进行了1000多场次专题红色宣讲,面对面受众在50万人次以上。通过“空中课堂”和现场直播,覆盖学校1260多所,受众青少年学生达400多万人次。
这一切,让许玉亭做出了很多付出和牺牲。为方便就近去陵园宣讲,他搬离住了四十多年的城区,回到位于皖北烈士陵园附近的老家谯城区芦庙镇芦庙村居住。他的右腿在部队受过伤,遇到阴雨天就行走不便,为了宣讲,老伴就用电三轮车拉着他过去。
烈士陵园无遮无挡,在极端天气下工作是常态。2021年8月,由于长时间站在38℃高温下宣讲,许玉亭突发大脑缺血晕倒,被送往医院抢救。住院期间,他又三次返回陵园继续宣讲。当看到他戴着医院住院手环站在纪念碑前慷慨激昂的宣讲时,大家都是既感动,又心疼。
许玉亭的红色宣讲,也让他收获了诸多荣誉。他曾获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安徽省模范退役军人”“安徽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安徽省离退休干部正能量活动之星”、安徽省关心下一代“十佳五老”。 因宣讲成绩斐然,他被退役军人事务部聘为“全国老兵宣讲团成员”。在众多的荣誉中,他最为看重的还是“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全国老兵宣讲团成员”这两项荣誉。因为他知道,自从穿上军装的那一刻,他永远是一个兵,一个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老兵!
今年71岁的许玉亭,10年前曾做过左肾脏全切除手术,每天这样忙碌不停,家人和朋友都劝他该歇歇了,但他知道,从踏上红色宣讲之路的那一天,自己就停不下来了。
都云老兵痴,谁解其中味?是什么力量让这位已逾古稀之年的老人这样坚定而执着地一直坚持红色宣讲呢?也许从他在全国老兵宣讲团宣讲时的讲话中能找到缘由:“烈士陵园是我难以割舍的牵挂,红色宣讲是我晚年最挚爱的事业。听我讲述的人在等着我,我要讲述的故事在激励着我,我停不下来,刹不住车了啊……我要把一个老兵的余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党和人民,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只要身体许可,我会一直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