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酷热的夏天,人们没有食欲,吃不下饭,喜欢一切清凉的东西,吃冰棒、吃凉面、喝冷饮、树荫避暑,当然少不了那一碗清热解暑的绿豆汤。
绿豆汤的原料是绿豆。绿豆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种植历史,《离骚》曾写到绿豆:“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菉”就是绿豆。《齐民要术》中有关于绿豆栽培的记载,可见当时绿豆种植之普及。绿豆自古药食两用,很多医书都记载了其药性及使用方法。
绿豆植株的形状与黄豆差不多,豆荚细长,每个豆荚里有多粒果实。与黄豆相比,绿豆的适应性很强,沙土地、瘠薄地、树荫下的边角地都能种植,它生长期短、抗干旱、好管理,所以虽收益不高,却种植广泛。小时候采收绿豆,大人把叶子发黄的植株割下来,烈日晾晒后,孩子们就去用木棒敲打,豆子从黑色豆荚里滚出来,青绿发光,圆滚滚的,颜值极高。那时各家多在一些零碎地块种植绿豆,收获不多,主要供自家食用,所以都把绿豆收得干干净净,颗粒归仓。
盛夏时节,满眼碧绿的玉米、高粱、棉花、大豆,把大地变成了密不透风的青纱帐,无风的时候得不到一丝清凉,整个大地静悄悄的,只有树上的蝉在聒噪。早上九点多,地里已经酷热难耐,在这样的高温环境里,只觉得头脸发烧,昏昏沉沉像要晕过去。地里有活还得干,人们除草施肥、修枝剪杈、灌溉收割,豆大的汗珠直往下落,大量出汗极易导致体内缺水甚至中暑。
回到家,绿豆汤就上场了。等不及洗去身上的大汗,就迫不及待地咕嘟咕嘟地喝上两碗,顿时觉得体内的热气被逼退,通体舒泰,疲惫缓解。绿豆性甘凉,能清暑益气、止渴利尿、补充水分和身体必需的无机盐,所以出汗后喝绿豆汤舒畅舒心。夏天太阳暴烈,对于因日晒导致的皮肤瘙痒、红疹、爆皮,吃绿豆可缓解症状。绿豆价格低廉,家家都有,因而多年来是中国人的传统解暑佳品。
绿豆汤是下地之前就煮好的。绿豆质地较硬,有“铁绿豆”之称,直接煮费时费力,因此要头天晚上洗干净,用水泡一晚。旺火煮沸,再煮上半个小时,盛出来,一碗清澈的汤,碗底的绿豆刚刚开花。如今城里人讲究水和绿豆的比例,农村没那么多讲究,只知道当年用一把绿豆能煮一大锅汤。我们那时喜欢喝清甜凉爽的绿豆汤,却不爱吃碗底的绿豆。绿豆清热之力在皮,所以说为了解暑,煮绿豆汤时不要久煮,这样熬出来的汤色碧绿,比较清澈,喝的时候也没必要把豆子一起吃进去,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清热功效。
绿豆的另一个功效是解毒。农村种植的棉花、大豆以及多种经济作物,都需要打药除病虫害。夏天露水大,早晚时候打药效果不好,只能在天气炎热的时候进行,这时人身上的毛孔张开,容易发生农药中毒。小时候,农药中毒情况非常多,轻者神志恍惚一阵可自愈,重者要去医院吊水洗胃,严重者要在医院抢救甚至危及生命。村里人认为吃绿豆能消毒,从地里打药回来,就喝上两碗绿豆汤,图个放心。后来查阅资料,发现这还真有科学依据。从药理上来看,绿豆含有的鞣质和蛋白会跟农药里的磷、汞、砷等化合物形成沉淀,让胃壁、肠道不易吸收重金属,对有机磷类的农药中毒有一定的缓解效果。绿豆解毒之功在内,煮绿豆汤时最好把绿豆煮烂,这样的绿豆汤色泽浑浊,虽不甚好看,但解毒功效更佳。
后来外出上大学,学校食堂、外面的商业街卖绿豆汤,一块钱一杯,我丝毫没有购买欲望。这东西在老家太稀松平常了,竟然还卖这么贵?偶然买来一杯,口感确实比家里煮的好一些,原因是加了冰糖更甜,冰镇了更清凉。小时候家里没有冰糖,也没有冰箱,真遗憾儿时没有喝到这么好的绿豆汤。工作后,给父母买了一台电冰箱,煮好一大盆绿豆汤,适度降温后放进去冰镇,既增加了绿豆汤的清凉爽口之感,还能阻止绿豆汤氧化变质。
绿豆的食用和药用价值都很高,除了消暑解毒,还能降脂减肥、抑制过敏、增进食欲、保护肾脏,如今绿豆的创新加工方法越来越多。常见的绿豆汤,现在做法繁多,有加薏米仁的,有加百合的,有加南瓜的,还有为了解暑效果更好加薄荷、金银花的。各种绿豆食品层出不穷,有人做月饼、有人做点心、有人做雪糕、有人做各种菜品,应有尽有,但我还是怀念儿时的那一碗纯粹的绿豆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