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果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姑娘果,学名毛酸浆,原产于美洲安第斯山脉,别名众多,比如灯笼果、挂金灯、洋菇娘、香菇娘等,亳州多称为香木香。小时候的姑娘果,如果生于田间就是杂草,幼苗时期就被锄掉了。姑娘果不择土壤,又耐寒耐热,只要有水有土,无需照料,就能在田间地头、路边草丛中顽强生长。

姑娘果,从名称上看,似乎是女孩子的小名,而它也确实长得很像小姑娘。姑娘果的植株大小和辣椒苗相似,通体呈伞状,身材不高,但分枝多,看起来枝繁叶茂。姑娘果外面的一层小裙子,学名花萼,它与果实之间是“镂空”的,因为这种特殊外形,它得名“灯笼果”,很有艺术气息,颇具观赏价值。阳光下,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枝干上,就像穿着小裙子的小姑娘,微风一吹更显轻盈灵动。姑娘果好吃,对菜的破坏力也算不上大,给菜园除草时,甚至不忍除去。据说姑娘果进入我国,起初就是作为观赏植物,现在北方还有一些地区,会在院子里种植几株,当作盆栽养护。

青涩时期的姑娘果嫩绿清秀,玲珑小巧,柔弱可爱。随手摘一颗,去掉外面的绿裙子,用拇指与食指轻轻揉软,再用小木棍轻轻一捅,或者用牙轻轻咬破外皮,白白的如小米一样的籽,会随着果肉汁水冒出来,用嘴一嘬,清凉鲜嫩。小姑娘们经常在果梗处扎个小洞,吮去里面的果肉,再吹足气,做成一个空的小球,然后放在嘴唇里挤出空气,随着压力的输出,嘎吱嘎吱的清脆声传来,好听好玩。民间有给姑娘果起名“姑鸟儿”的,说是会吃的人,能吃尽果肉而保持果皮完整,然后以果皮为笛吹出咕叽咕叽的鸟叫声,不过我一直没见过这种高水平的吃法。

青姑娘沐浴着阳光雨露,快速生长,外面的小裙子由绿色逐渐变黄,果实由青瘦变得浑圆金黄,散发出一阵阵香甜气息,似乎能感觉到小姑娘在慢慢长大成人。姑娘果成熟后,在阳光下晒两天,外皮逐渐变干,薄如蝉翼,质地如纸一样脆。成熟的姑娘果,拿在手中,像一盏小灯笼,又像躲在闺房中害羞的小姑娘,经历风吹日晒又一尘不染,惹人怜爱。撕开外面的裙状外皮,姑娘果如拇指甲一样大小,晶莹剔透,鲜润有弹性,轻轻一咬,汁水在口中爆开,果肉通透嫩滑,混杂着牛奶、芒果、西红柿的香味,酸酸甜甜的,极美味。小时候的暑假,每到午后,跟着大人在田里劳动,或者放牛割草,随处都能见到姑娘果,一边摘一边吃,很是惬意。姑娘果好吃,没等完全成熟就被人摘了,想要大量采摘很难。姑娘果风味独特,是很多人童年的记忆,对它会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据有关研究,姑娘果中的维生素B含量,比同样酸甜口感的西红柿高出三倍,果糖含量超过葡萄30%,单从营养成分来说,每天食用几颗,就有很好的保健效果。姑娘果好吃,也是一种中药材,它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在古代多部医书中有记载,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姑娘果中含有很多的苦瓜甙,性味苦寒,有降低血糖血压、提高胰岛素的功效,从而达到预防糖尿病、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功效;它维生素含量高,可以增加消化酶的活性,促进消化,预防便秘和结肠癌;姑娘果润肺止咳,对肺炎、支气管炎都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本草纲目》明确记载:“燕京野果名红姑娘,外垂降囊,中含赤子如珠,酸甘可食盈盈绕砌,与翠草同芳,亦自可爱”,这里说的该是一种红色的品种,名为红姑娘。现在常见的,是黄姑娘。并不是所有的姑娘果都能吃,小时候有一种,颜色深绿,小裙子的壳很硬,棱角高耸,它的果实从小到大都是苦的,不能吃。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