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夏末秋初,在利辛县阚疃镇代圩村的稻田里,满目翠绿,微风拂过,稻浪起伏,让人心旷神怡。稻田的下面,还养着鱼。
这片稻田属于亳州中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近年来,该企业积极响应号召,充分发挥企业优势,主动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努力在乡村振兴一线展现企业新发展、新作为、新形象。实施绿色生态“以稻养鱼、以鱼促稻”的稻鱼共养模式,在实现绿色生态种植养殖的同时,提高农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
企业负责人张化伟告诉记者,水稻可为鱼类提供丰富的有机物质,鱼儿可以吃稻田里的虫子和杂草,从而达到除虫除草的目的,产出的鱼粪又可以作为田间的肥料,利于水稻生长,实现稻鱼共生、粮渔共赢的良好局面。这不仅助推了产业发展,还带动了附近乡亲们增收致富,又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水稻下面可以养鲫鱼,也可以养草鱼,而且这些鱼都是经过生态养殖的,肉质鲜美、口感好。”村民王成波看着刚刚从稻田里捞出的满满一大桶鱼,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王成波负责稻田里的鱼类养殖,他说:“村里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把土地流转给公司,又在稻田里打工,能多增加几分收益,何乐而不为呢?”
代圩村村民王春胜正穿梭在田间地头进行田间管护,为水稻丰产增收打下良好基础。王春胜将自己的土地流转给中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每亩地可以得到800多元收入,他在闲暇时候参与田间管理,每月也能拿到2000多元。“一年收入两万多元,不用出远门,还能照顾到家里,我很满足。”王春胜说。
据了解,中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围绕“皖北水乡、好水利辛”打造绿色稻渔荷香产业。邀请安徽农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学生从事有机稻米、稻渔生态共养技术、有机稻米深加工的技术、荷花莲子种植及产业攻关,做到“种好有机粮 做好生态米”。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5位博士生导师长期深入基地指导种植养殖工作,做到“农头工尾、粮头食尾”,三年间6名硕士研究生在基地实践。同时,利用生物链的原理生态共养鲫鱼、草鱼、龙虾等优质品种。带动320人从事有机稻渔共养,每人每年增加收入3200元。带动了利辛县金硕园种植专业合作社、利辛县润涛家庭农场、利辛县俊隆家庭农场等农业企业参与有机稻渔种植、养殖,进一步拓宽了乡村致富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