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我市首座红色交通站纪念馆
“聆听”隐蔽战线的传奇往事
战争年代,有一种叫“交通站”的秘密联络点,担负着秘密传递党政军的指示、文件、报刊,以及掩护领导干部及部队安全过境,筹集与组织各类军需重要物资的转运等重要任务。解放战争时期,在利辛县巩店镇永昌村,曾经就有一座汝新庄交通站,为这一区域的革命斗争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巩店镇在撰写镇志的过程中,通过走访群众、查阅资料等方式,充分发掘了这座红色交通站的历史故事。2022年,利辛县启动了巩店红色交通站纪念馆建设项目,把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落到实处,增强了红色资源的生命力、感染力。
巩店红色交通站纪念馆外景
我市首座 红色交通站纪念馆
今年7月份刚刚落成的巩店红色交通站纪念馆,位于该镇记忆乡愁精品线路永昌段郇庄。纪念馆占地300平方米,馆内运用全息投影、3D、AI等多媒体技术手段与历史图画相片、革命文物、场景复原等相结合,真实再现了汝新庄交通站里那些没有硝烟的战争,主要讲述的是在1944年5月,当地革命同志在涡北抗日根据地涡商亳第二办事处的领导下建立了秘密联络站,并出色完成了购买武器、传递情报以及掩护解放军南下侦察人员和疏散干部、家属等任务,为打破国民党的“围剿”和严密经济封锁、为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发挥独特作用的故事。
巩店红色交通站纪念馆是一个由前后两排房子组成的小院,院子前面的地上,红砖铺就的巨大的红色五角星引人注目;墙头和窗子上的稻草装饰充满年代感;红色墙面上版画风格的战士持枪前进雕塑,催人奋进。
“马队长,好久不见,别来无恙啊。这位是国民党陆军三十军张团长的太太,现在要回师管区,我是护送她们的。”在半景画投影区域,有四座人像雕塑。参观者靠近之后,背景音乐响起,故事徐徐展开。纪念馆内,共有红色交通站、建立背景、人物简介、购买武器、传递情报、抗敌援友等十个展区,通过图文介绍、油画、红色视频点播、浮雕、半景画投影、“与英雄对话、合影签名留念”等多种方式生动展示出来。
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时明金表示,这是我市首座红色交通站纪念馆,该馆的创建活化了当地红色资源,目前正在进一步丰富相关历史资料。
隐蔽战线上没有硝烟的斗争
据利辛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张小玉介绍,这座交通站由豫皖苏区第八分区(后改为三分区)第二办事处设立,负责这个交通站的人叫汝新亮,工作地点就在他的家中。作为1938年入党的地下党员,汝新亮和其三哥汝心明曾当过国民党军官,与国民党阜阳营区保持着关系,这些社会关系对掩护我党人员非常有利。
人们正在参观交通站纪念馆
交通站成立后,汝新亮以做小生意为掩护,积极发展地下组织,做了大量革命工作。1946年6月,汝新亮获知国民党孙连仲部准备从阜阳延茨河向北,往商丘调动,他第一时间将这一情报及时送到分区,使分区领导有了充分准备;有路过的同志经费不够,汝新亮就想办法解决,没钱就向群众借,实在解决不了,他就卖地;汝新庄交通站同时还承担着收留并转移老弱病残同志的任务。
在这里,汝新亮曾救助了豫皖苏区三分区司令员李浩然的爱人吴倩以及三分区地委书记王光宇的爱人孙曙,并帮助她们进行转移。1946年9月上旬,由于军情紧急,每天都要行军打仗,两人又临近生产期,地委决定,将两人安排到国统区汝新亮家中生产。汝新亮和另一位同志,乔装打扮一路护送。在护送过程中,他们数次遇到危险,都被汝新亮机智化解。
利辛县党史资料里,就记载了其中的一个片段。有一天,他们走到亳县北张集时,遇到两个人一直尾随。跟到吃午饭时,其中有个人指着吴倩说:“这不是分区吴部长吗?”汝新亮向同伴杨其俊使了个眼色,杨赶紧备好小推车推着吴、孙向柳村沟方向走。这两个人仍跟在后面。杨其俊悄声问汝新亮:“怎么办?”汝新亮胸有成竹地说:“让他们跟吧,过了桥就是通往阜阳的大道,桥边有国民党哨兵,到那再想办法。”
原来汝新亮早有准备。临行前他买了一只鸡放在车脚篓内,并不捆牢,在接受检查时故意猛力停车,鸡从篓子里飞了出来,哨兵忙去捉鸡,没顾得检查。桥东是国民党军队营房,汝新亮叫杨其俊把车子推到营房旁,自己进去。不一会儿,里边出来两个军官,对跟踪的人说:“不要误会,都是自己人嘛,这是汝副官,他们从商丘来。”说罢,两个跟踪的人就离开了。就这样,一路数次遇到危机,都被汝新亮机智化解了。
张小玉表示,交通站把涡北到永城一带的解放区联系到了一起,起到纽带的作用,对后来为淮海战役输送物资、救治伤员等也作出了贡献。
英雄故事代代传颂
1946年11月20日,由于叛徒出卖,汝新亮被捕,关押在阜阳监狱,敌人用灌辣椒水、坐老虎凳、鞭打、火烧等酷刑对他轮番审讯,在连续审讯的13天里,他曾昏死过11次,却始终顽强不屈,保守党的秘密。直到1948年3月,刘邓大军解放阜阳砸开了监狱大门,汝新亮才获得自由,很快又进入部队,在正面战场奋力杀敌。 由于酷刑使汝新亮身体受到永久性伤害,新中国成立不久,汝新亮复员回到家乡。
半景画投影:护送战友
回家后,汝新亮在农业战线上继续奉献,深受当地人民的爱戴。直到现在,村里跟他打过交道的老人都对他赞不绝口。村民汝天富表示,汝新亮在世时,在阜阳以北涡阳以南的区域,只要认识他的人,都对他的人品非常认可。“不管是谁,你只要有困难,找到他,他都想法解决。”
汝新亮的儿子汝天彬早已退休,现居外地。忆起父亲,他在电话中说,小时候父亲经常教育他们兄妹,要坚决跟党走,不能给党找麻烦;要养成艰苦朴素的习惯;再穷也要读书,要不断进步。“我们也都是这样做的,没给父亲丢过脸。”汝天彬的语气里充满了自豪。
(记者 路振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