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全会精神在利辛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专访利辛县委书记张吉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近日,利辛县委书记张吉明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该县将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准确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新任务新要求,做好“一块布”“一头牛”两篇大文章,护好“一河水”、织密“一张网”,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劲头使劲往前赶,推动全会精神在利辛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张吉明说,利辛县深刻认识全会的重大时代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坚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同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相结合和贯通起来,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同时,将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新任务新要求,全力把全会确定的目标和重大举措转化为利辛县的任务书、施工图,进一步推进各项事业发展。

“全会指出,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张吉明表示,利辛县以“一块布”汇聚产业发展新动能,立足“2+1+1”主导产业,以传统轻纺服饰产业为基础,将轻纺服饰列为全县首位产业,围绕“纺、织、染、衣”四大链条,定规划、育链主、搭平台、强品牌,成立发展专班,推动传统“丝网纱门”向现代“轻纺服饰”转变,以创新“领先一步”推动发展“领跑一路”。依托规划建设占地3326亩的现代轻纺服饰产业园和占地280亩的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发挥伯希和、翰联色纺等龙头骨干企业引领作用,为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力争今年产值突破120亿元,培育更多高效益、高产出的纺织服饰“金娃娃”。

“全会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张吉明表示,利辛县坚持“种好粮、养好牛、做好菜”农业产业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双“30”工程,以“一头牛”开辟乡村振兴新赛道,把现代肉牛产业作为高端绿色食品产业集群重要抓手。坚持县委直接抓、县委书记亲自抓,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打造高水平徽牛“金三角”生态圈。全县现代肉牛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4.3亿元,规模养殖场达365家,万头规模肉牛养殖场13家。肉牛存栏量达8.33万头、出栏量达4.31万头,位居全省前列。

全会指出,“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为此,利辛县深入学习贯彻“千万工程”经验,系统推进“百村引领、全域升级”,以“一河水”擦亮“养心利辛”新名片。用好“三横八纵”河网水系,立足西淝河、茨淮新河生态资源,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响“要养心来利辛,来利辛真养心”生态品牌。以西淝河国家湿地公园为核心,持续提升“游孜有味·养心露营地”“青青草原·云上智慧农场”、七星塘、十里花海等短途游、周边游特色景点,打造“淝畔养心”好去处。

同时,利辛县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以“一张网”探索基层治理新格局。构建“1+1+1+1+N”常态化城市化管理文明创建新机制,建立“1+5+23+108”四级网格体系,协同高效推进文明创建、社区治理、物业管理工作。由县四套班子带头,包保单位党员干部全员参与,实现从“干部干、群众看”到齐心协力“一起干”,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