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质中医药服务“触手可及”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我市持续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让优质中医药服务“触手可及”

亳州新闻网讯  记者昨日从市卫健委获悉,近年来,我市把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持续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把优质中医药服务送到基层群众身边。

深化“名院”“名科”“名医”等“三名”建设,增强中医药发展内生动力。在建设“名院”方面,近年来,全市公立中医院新院全部建成,总占地面积从55亩增加到770亩,建筑面积从12.5万平方米增加到50万平方米,床位从1940张增加到5200张。市中医院、蒙城县中医院获得“三甲”称号,涡阳县中医院、利辛县中医院获得三级称号;在创建“名科”方面,评出“十四五”市级中医重点专科18个,8个专科被确定为“十四五”省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6个专科被确定为国家级中医优势(特色)专科;在培养“名医”方面,我市设立了唐祖宣等国医大师工作室3个,杨骏等全国名中医工作室3个,新建“十四五”市级名中医工作室16个。

基层中医药工作全面加强。我市连续多年强化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目前,全市92个乡镇卫生院、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成中医馆,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均具有中医药服务能力。三县一区在获得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基础上,全部创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区)。实现中医药服务全覆盖,打造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的目标基本实现。

华佗研究传承有序。市卫健委以华佗医学传承、华佗精神挖掘为重点,建设形成了有序的华佗医学传承体系。华佗医学流派传承及华佗历史文化研究成果有《寇瑞庭临床经验集》《杨从鑫临床经验集》《杏林跬步(张杰临床经验集)》等。华佗研究传承人尹安坤荣获“全国第七批名中医工作室指导老师”称号,传承人王化猛、李献华、马奎军获省名中医称号,李献华获省卫生健康委“华佗医学流派寇氏妇科传承人”称号。

同时,我市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工作。全市创建1个国家级、5个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深入开展中医药科普宣传和“一法一条例”宣传活动,每年均举办“七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宣传周、“九九”传统医学日等大型主题活动,形成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