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8月1日是骑兵团建团10周年纪念日。1941年8月1日新四军第4师彭雪枫师长亲手创建了骑兵团,10年来经过战火的洗礼,如今已兵强马壮,享誉整个华东野战军和华东军区。
隆重的庆祝活动
骑兵25团在亳县骑兵团大操场——老衙门院广场(老衙门院广场是清朝县衙门口的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
搭建庆祝大会主席台的任务交给了文工队。他们搭建的彩楼有两层楼高,彩楼上嵌着“功劳门”3个大字,用4块门板组成的功劳榜分列两边,深受全团官兵的喜爱,为此,团领导特别表扬了文工队,并在彩楼前和文工队留影纪念。
庆祝大会上,团长程朝先追忆了10年来骑兵团的诞生、发展与壮大,表彰了建团10年以来一直在骑兵团战斗的6名老骑兵,他们是王俭元、苗福昌、戴学勤、刘书芳、沈智明、程朝先。10年过去了,他们一直战斗生活在骑兵团,为骑兵团的发展壮大立下了卓越功勋。
接着,老骑兵代表苗福昌、指战员代表纷纷上台发言,会场气氛热烈,群情激奋。追忆骑兵团的征战历程,缅怀英勇牺牲的战友,怀念共同战斗过的老领导,尤其是当大家追忆起骑兵团的创建者彭雪枫师长时,全团上下无不感慨万分!
老骑兵与他们各自的“老战友”——战马照相留影。另外,还单独给10匹有功战马照了相。
接着,进行了马术表演,精湛的表演博得了阵阵掌声。
彭雪枫创建骑兵团
彭雪枫师长创建骑兵部队的想法由来已久。早在1938年10月27日的窦楼战斗中,4师的前身新四军游击支队就遭到日军骑兵的快速突袭。1940年6月1日,新四军6支队为纪念“五卅”运动15周年,在涡北新兴集隆重举行纪念大会和大阅兵,突遭1000余日伪军乘20辆汽车奔袭合击,我军英勇反击,歼灭日伪军300余人,自身损失也很大。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在豫皖苏边地区,日军部署的骑兵旅团,国民党顽军部署的骑兵第2军和第8师,实施“宽正面搜索、大迂回包抄、四面包围、快速冲击”的战术,致使我4师部队遭受重大损失。4月22日,彭师长目睹了敌骑兵的彪悍和残暴。当时他在11旅32团驻地蒙城东大、小营子主持国民党第92军142师425团团长(中共秘密党员)陈锐霆部起义事宜,遭国民党第8师等顽军的报复性袭击,32团被顽军骑兵冲散,损失较大。
目睹广大指战员与日伪顽骑兵浴血奋战,许多同志丧生在敌人的马刀之下,彭师长十分痛心。血的教训使他意识到:没有快速部队是反顽斗争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淮北广阔的平原上,要避免敌人骑兵和摩托化部队的突然奔袭,必须要有一支快速部队。
于是,1940年8月10日,八路军第4纵队(新四军4师前身)直属骑兵连在怀远县龙亢正式成立。纵队司令部参谋程朝先担负组建任务,他从下属单位抽调45匹马,又从各单位调来了一些善于骑术的人员,他成为骑兵连第一任连长,指导员为冯亦初(后为亚冰)。
1941年2月新四军4师成立时,彭雪枫等领导决定在所属各旅、团成立骑兵连、排:特务团骑兵连、第11旅32团骑兵连、31团骑兵连、第10旅及12旅直属骑兵排。这些骑兵连、排为后来成立的骑兵团打下了基础。这些组建的骑兵连、排的主要任务是执行支队领导机关的通信联络、快速侦察、警戒保卫和护送首长等任务,没有参加过真正的战斗。
1941年7月,彭雪枫师长同邓子恢政委、张震参谋长等领导多次研究部队整编问题,他说:“成立骑兵团,严格说来,是敌人逼出来的。1936年红军西路军在黄河西失利,我军打了一天仗,好不容易走了一整夜,国民党西北马家军的骑兵睡好吃好后,一两个钟头就赶上来了,使我2万多红军最后剩下几百人。这次,在津浦路西反顽中,我亲眼看到32团的损失,所以到路东后,我就想,宁愿少一些步兵,也要多搞点骑兵。”“我看这一带是千里平原,最适宜快速部队发挥威力。而目前搞快速部队比较现实的就是骑兵,我们也要建立一支我们的红色哥萨克!”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后,邓子恢政委微笑着说:“我完全赞成雪枫同志的想法。雪枫同志有一个全面的建军指导思想,既要有以步兵为主的主力部队,又要在各县、区发展众多的地方武装,还要有遍地开花的广大民兵,另外,还要有一支机动性大的精干快速部队,也就是我们要有个骑兵团。”领导层的意见非常一致,骑兵团的具体组建工作全面展开。
彭师长选拔最得力的领导组建骑兵团,任命曾在陕北任中国工农红军骑兵第一团政治处主任的黎同新为团长兼政委,任命曾在新疆喀什疏勒骑兵团当过骑兵连长的周纯麟为副团长(后任团长),戴彪为参谋长,后来又任命师政治部民运部长康步云为政委, 师政治部宣传部教育科长程坤源为政治部主任。
1941年8月1日,在淮北抗日根据地淮宝县岔河镇(现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岔河镇)创建了我们自己的快速部队——4师骑兵团。彭雪枫师长因有事未能参加骑兵团成立大会,委托参谋长张震代他宣布成立骑兵团,以及黎同新任骑兵团团长兼政委的命令。
命令宣布完后,张震参谋长作了重要讲话,他从国内外形势讲到抗战局面,又讲到骑兵团成立的重要意义和任务。在结束讲话时,他激昂地说:“现在的骑兵团人马虽然不多,但一定会很快发展壮大起来!你们都是骨干力量,要为建设自己的红色铁骑而努力!为彻底消灭日本侵略者和一切反动派而战斗!”骑兵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骑兵团下辖第1、3、5共3个连队。师直属骑兵连编为第1连,连长程朝先、指导员亚冰;特务团骑兵连和第11旅32团骑兵连编为第3连,连长展广蕴、指导员李宣化;第11旅31团骑兵连、第10旅和第12旅旅部直属骑兵排和其他部队的一些骑兵排、班编为第5连,连长吴先党、指导员王孟凡。尔后,又把从全师各部队抽调来一些善骑术的人及一批机灵、勇敢的班长、排长、警卫员,分别充实到3个连队。
由于骑兵机动性强,打起仗来一撒开就不易收拢,要求调来的每个战斗员都要有较强的独立作战能力和一定的战斗经验,必须是全师最优秀的干部战士。这样,每连不足100余人(骑),加上团直属单位,全团有近300人(骑)。
8月中旬,骑兵团改为大队、区队、班编制,骑兵连改为骑兵大队。大队为营的编制,大队领导有大队长(营职)、教导员(曾称政委,营职)、副大队长、党支部书记(副营职),还配有文化教员、管理员和两名宣传员。区队是连的编制,班为排的编制。
师领导在全师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特批骑兵团3万元淮北币(相当于全师大半年的菜金),用来购置战马和马刀马具。彭师长还把自己心爱的坐骑“火车头”交给了骑兵团。
骑兵团是彭师长手中的“王牌”
再强硬的对手,再难啃的仗,只要“王牌”一出,必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骑兵团以迅捷快速、骑术精湛、勇猛顽强而威名远扬,尤擅长伏击战、追歼战和奔袭战,在游击战争中胜券在握、游刃有余,威震敌胆。敌人都怕骑兵团,白天不敢露头,小股敌人更不敢轻易出来。国民党军的士兵说:“跟共产党的步兵打,打不赢还能跑,跟骑兵团打,你就等死吧!”伪军赌咒发誓时都说:“谁没良心,就让他出门碰上新四军骑兵团。”骑兵团大小数百仗,成为淮北平原一支铁骑劲旅,为打败日本侵略者立下了赫赫战功。
骑兵团是老百姓口中的神马天兵。在淮北抗日根据地到处流传着这样的神话。有的说,新四军骑兵来时从天降,去时一阵风!只要看到天边扬起一阵黄沙,一眨眼骑兵就到了眼前。也有的说:那些马呀,都是神马,逢山越山,遇水过水,奔跑起来4个蹄子不沾地,还能在荷叶上面飞跑哩…… 神话传到敌人的耳朵里,日伪军吓得连忙把护城河里的芦苇和荷叶都拔光了。还有的说,新四军骑兵团有白马团、红马团、黑马团……更令敌人胆战心惊。这些神话,反映了淮北根据地老百姓对骑兵团的爱戴和颂扬。
1942年5月,淮北大地正是夏收繁忙时节,日伪集结抢粮。四师骑兵团速战速决痛歼敌军300多人,被老百姓赞为“飞骑兵”。11月,日伪军对淮北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彭雪枫命令骑兵团:“敌进我进,插到后方和心脏地带去打击敌人。”命令下达的第三天,骑兵团就打响了反“扫荡”的第一仗。在日伪军驻守的泗县和青阳之间的簸箕窑,骑兵团第三大队从敌侧后方向猛袭日军,击毙日军小队长和翻译官,俘虏20余人。此后,骑兵团参加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每到关键时刻都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彭雪枫手中的一张“王牌”、一支威震日伪军的红色铁骑。
在解放战争的大决战中,骑兵团又融入人民解放军的行列之中,先后编入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华东野战军直属部队、第三野战军直属教导师序列,并扩编为6个大队,约2000人马,成为华东野战军的一支响当当的快速主力部队,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卓越功勋。
(孟秀玲系骑兵25团参谋长孟昭贤之女,原北京新四军研究会4师分会副秘书长,潜心于新四军历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