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春有百花秋有月”,却常常忽略月中还有桂,“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一味桂花香,开启秋天的“团香宝盒”,抚平天上人间天堑。抬眼或低眉,都香气缱绻,酝酿万千情思。
桃夭李艳,世人皆夸。又借东风之便,俨然成为花中明星。春桂则风轻云淡的绿,不显山不露水。王绩好事,问春桂?“春桂答,春华讵能久。风霜摇落时,独秀君知不。”花不可貌相!这口气颇有李谪仙“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气质。巧了,桂也不缺仙气,有“仙树”“仙友”“仙客”之称。桂花与李白相遇,也算“神仙打架”了!
李白的《咏桂》,离桂花远,离“折桂”近。“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好生热闹!待霜寒露凉,又各自散去。哪比得上“南山桂”,绿叶垂芳,清阴可托。于是,李白发出“何惜树君园”的呐喊,替桂树,也替自己和那逸群之才。南山虽好,志在庙堂。李白虽然洒脱不羁,内心还向往着“君园”。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笔下的桂花也别有滋味。“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花如人,性柔娇羞;人如花,香远益清。无须浅碧深红,也是最美,“花中第一流”。由自信到自矜,女诗人很快打开醋坛子,“梅定妒,菊应羞”,还把矛头对准屈原,指责他“可煞无情思”,没在《离骚》里写桂花……
真是女子有才便吵架,李白来了,都得绕着走。李清照对桂花充满偏爱,朱淑真更偏爱,偏得充满童话色彩。梅柳有新标格,桃李有妖娆色,桂花就“一味恼人香”。更恼人的,是“群花争敢当”!她觉得,桂花肯定来自天上,不管月宫多寒冷,人间多薄凉,就那么美美香着,“将枝比并看”。她看看自己,看看桂花,忘了天上人间。
哪怕是“花中月老”,也无法给朱淑真一场两情相悦的爱情。一味恼人香!就那么闭着眼,与桂花香肩并肩,嗅,管它来自王维的春山、春涧,还是来自杨万里的月中、广寒……睁开眼时,就都变成白居易:“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人有时还是要天真一点,天真才会烂漫,烂漫才能从灵魂深处散发出桂花般的香气。
李渔说:“秋花之香者,莫能如桂。树乃月中之树,香亦天上之香也。”桂花的国色天香,有口皆碑。花香专一,或清或浓,不能两兼,只有桂花,清可涤尘,浓可透远。桂花简直是花中西子,清淡浓郁总相宜,“占断花中声誉,香与韵两清洁”,而且“清芬一日来天阙,世上龙涎不敢香”,“胜绝”!桂花诚乃“沉香”之姿容。
在街巷穿行,清香阵阵。不要抬头,便知是桂花。“风流直欲占秋光,叶底深藏粟蕊黄。”它们躲在树木下,犹如南山的隐士,抑或诗文的佳句,不为季节所拘役,一如既往地绿,一心一意地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