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家里用的牙膏、烧水壶,闺女骑的儿童车,都是我在‘积分超市’换的,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真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丰收。”2月13日上午,家住利辛县城关镇和谐社区壹号院的邵国强告诉记者,2024年他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不仅获得了荣誉证书,还在“积分超市”换了不少东西。
参加关爱老人、环境保护、文明创建等志愿活动一小时可获得10积分,提供专业咨询、技能培训等志愿活动一小时可获得15积分……城关镇和谐社区党总支书记刘伟介绍,社区专门制定了“志愿者激励制度”,志愿者参加不同的活动可获得积分,可凭积分到社区兑换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实物,也可以兑换健康体检、心理咨询、法律咨询等服务。
“参与的群众越来越多,现在社区注册的志愿者就有4000多人了,‘积分超市’也从1个增加到6个,方便群众就近兑换,进一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刘伟说,社区以积分奖励机制,激励党员群众积极投身孝老助小、邻里互助等活动,从过去“袖手看”的旁观者,转变成了“动手干”的参与者,引导广大群众崇德向善、自觉参与基层治理,“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
利辛县胡集镇也开设了“积分超市”,该镇党委副书记康灿阳告诉记者,推行“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模式后,广大群众自觉弘扬孝老爱亲、邻里友善、勤劳创收等家庭美德,不文明行为越来越少,邻里关系也更和睦。
这是我市在城乡基层治理工作中推广运用积分制的一个缩影。
记者从市委社会工作部了解到,去年7月以来,市委社会工作部指导各县区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实际,围绕村(居)务公开、为民服务、移风易俗等公共事务和群众需求合理设置积分项目,完善积分细则,通过积分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群众改变生活习惯、融洽邻里关系、提升文明素质、树立文明新风,形成有效激励约束机制,汇聚向上向善向美正能量,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局面。
“积分制的推广,激发了大家参与村(居)事务的积极性,使邻里关系更融洽、社区活力更彰显。” 市委社会工作部基层治理指导推进科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探索更多积分制应用场景,让基层治理的活力持续迸发,为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