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家庙战斗结束后,新四军游击支队为了避开商丘日伪军的增援部队,迅速撤离战场,连同支队司令部一起,向亳州东部的观音堂转移,在1939年春节前后,队伍开到河南永城和安徽亳县的交界地带休整,司令部住进了两省交界地的小镇书案店。新四军游击支队新来乍到,没有任何的基础,是一个全新的环境,游击支队全靠党的路线方针指引,团结当地人民,积极宣传抗战政策,协调友军和地方政府,在艰难困苦中,度过了创建涡(阳)北永(城)南抗日根据地初创时期最艰难的时期,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一
皖北的冬天,天寒地冻。彭雪枫率领游击支队顶风冒雪,来到豫皖交界的小镇书案店,准备在这里度过农历新年。书案店集小人少,在反动政府和土匪的盘剥践踏下,人们衣不遮体、食不饱腹,生活苦不堪言。游击支队一到这里,就马上整治环境、清扫垃圾。“拂晓剧团”的小战士们走上街头,写标语、贴漫画,昔日荒凉的小镇一下子热闹起来。
然而,军粮供给越来越困难,越是艰难困苦,彭雪枫越是严格要求部队,要爱护人民,尽量减少群众的负担。到底有多困难,从战士们编的顺口溜中,可以略见一斑:
“三九年,
早春天,
我军东进书案店。
天天吃尽红薯干,
两月不见油和盐。
腊月三十推石磨,
一斤高粱辞旧年。
……
彭司令率咱渡难关,
饿死也不把纪律犯。”
游击支队军需处长资凤,虽然是理财能手,现在也束手无策。就要过年了,部队官兵每天吃的是红薯干和高粱面掺糠菜蒸的黑窝头,喝的是青菜汤,连同样贫困的老百姓都看不下去了。大家都希望新四军官兵能在大年初一吃上一顿饺子,吃上一顿粗面馍。老乡们公推保长梁纯修、甲长董学田、老中医王钦镒等出面,挨门挨户收了几大筐白馍、黄馍、黑馍,敲锣打鼓送到了彭雪枫的住处。彭雪枫热情地接待了大伙,但坚决不收食品。梁保长没有办法,最后提出,希望在大年初一这天,能请全体官兵到各家吃一顿年饭。
大年初一,大家都起得很早。梁保长带着几个人来军营里请彭雪枫和战士们吃年饭,到了军营才发现,军营里空无一人。一打听才知道,大年初一凌晨,部队紧急集合,在群众还未起床时,他们就悄悄地离开了书案店,到寨子西南方大洼里“躲年”去了。直到下午,部队才回到村里。当地群众赞叹说,“彭司令的队伍真是纪律严明,秋毫无犯!”
二
春节过后,青黄不接,是最难熬的时候,群众中陆续出现断炊户,部队也要靠野菜充饥。部队挖野菜吃,但看到附近的老百姓也在用野菜度日,彭雪枫就下令不准部队再挖野菜,不能跟老百姓争食物,为此,司令部还专门发了告示。彭雪枫语重心长地教导战士们:“目前春荒严重,部队经费困难,群众生活也艰苦,游击支队不能给老百姓雪上加霜,增加他们的痛苦。共产党领导的队伍,要学习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咬紧牙关熬过春荒!”数月来战士们生活得很艰苦,病号越来越多。彭雪枫深知,当务之急,除了不断和日伪、顽军打仗,就是要军民同心协力,共度春荒。怎样才能解燃眉之急呢?彭雪枫思来想去,他最后想到了部队的13匹战马。
彭雪枫提出要卖马,立即就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没有马怎么打仗?彭雪枫说:“我们刚革命的时候,不也是没有马吗?只要我们打了胜仗,不要说马,就是坦克也会有的!”彭雪枫讲了秦琼卖马的故事,他说:“古时候,秦琼受困于山西,不也是卖掉了他心爱的黄骠马嘛!为了民族的解放,我们暂时卖掉这红骠马、黑骠马、白骠马,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他还给同志们讲了长征途中,彭德怀司令杀骡子的故事,大家这才勉强同意了。
警卫员小刘实在不忍心把彭司令心爱的枣红马卖掉,偷偷将马藏在一位老乡家里,彭雪枫知道后严肃批评了小刘。枣红马牵来了,彭雪枫攀着马的脖子,抚摸着马的鬃毛,从口袋里掏出他吃饭时留下的一块红高粱面锅饼,塞到马嘴里,眼睛湿润了,无言地转身离开。大家心里都清楚,他何尝舍得卖掉自己心爱的战马呢?
三
卖马的钱虽然不多,但彭雪枫和战士们十分珍惜,把这些钱称作“救命钱”,不仅缓解了部队的吃饭问题,还救济了一些无粮断炊的贫困户。在春播前,彭雪枫还指示供给处挤出一部分钱,给无力买种子的群众解决困难,军民并肩携手共同渡过了春荒难关。
书案店的父老乡亲对新四军“卖马度春荒”和彭雪枫爱民济贫的事迹交口称赞。故事很快就传到芒砀山开明绅士鲁紫铭那里,他听说新四军宁肯卖掉军马,也不愿增加群众负担的事,激动地说:“新四军真是天下文明第一军!彭将军卖马济贫,亘古少有。有此仁义之师,何愁倭寇不除!”后来鲁紫铭就鼓励儿子鲁雨亭带领自己的队伍参加了新四军,最后为国捐躯。
关于彭雪枫卖马的故事还有一种说法。有个商人听到新四军卖马的事迹很感动,自己花钱把卖出去的马高价买了回来。商人带着马匹驮着粮草,送还给新四军,并留下信函:“这些马不是送的,而是卖给新四军的,你们买马的钱,就用日本鬼子的人头代替吧。”彭雪枫把这封信保存着,打仗的时候还拿出来念给战士们听,激励战士们奋勇杀敌。不管是哪一种说法,都反映了彭雪枫群众观念强,思想境界高,也说明了根据地人民对彭司令和新四军的敬仰和爱戴。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