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者,国之脊梁;是火种,是旗帜。舍身者,国之大义;为缅怀,为前行。你的名字,我们铭记,你的功绩,万世长存。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你们用无悔铸就了新中国的钢铁长城,我们将永远铭记。
“爷爷,87年了,我们终于找到了您!”清明节前夕,在位于山东省枣庄市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英烈墙前,找到镌刻在墙上的“何兴岐”三个字,何怀清和亲人们声泪俱下,一边祭拜一边述说着思念之情。
日前,亳州晚报刊发了题为《“台儿庄大战英烈何兴岐就是我的姥爷”》的新闻,讲述了本报为利辛籍抗日英烈何兴岐找到亲人的故事。近日,何兴岐的9位亲人分别从利辛老家以及蚌埠市、广东等地,来到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祭拜英烈。
英烈何兴岐的后人向英烈墙鞠躬致哀。
迟到87年的“团聚”
清明时节,翠柏凝春,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庄严肃穆,前来祭拜参观的社会各界人士络绎不绝。听说是英烈后人来祭拜,该馆相关负责人热情接待,主持了祭拜仪式,赠送了相关书籍资料,并安排解说员全程解说,让大家了解台儿庄大战中爱国将士浴血奋战、报效祖国的壮举。
“何兴岐这个名字,我母亲和舅舅想了一辈子,临去世还在念叨。”今年60多岁的李继民,说起姥爷何兴岐,便红了眼圈。“抗战初期,姥爷离家之后,我姥姥独自一人带着我三岁的母亲、一岁的舅舅生活,守寡一辈子,到死都在想着找到姥爷。”李继民表示,最近终于得到了姥爷的消息,才知道他早已牺牲,成为一名抗日英雄,心里又骄傲又难过。
用大刀和生命守住阵地
在台儿庄大战纪念馆,何兴岐的家人了解到,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中,日军进攻猛烈,集中4万兵力配以飞机、坦克、大炮,企图攻下台儿庄一举拿下徐州。何兴岐所在的31师93旅185团在台儿庄北门至火车站一带与日军展开血战。为了避免敌机的轰炸,他们采取与日军近身格斗的战术,在与日军激战的5天时间里,每日都上演着短兵相接、肉搏拼杀的场面。战斗中,185团充分发挥近身肉搏的功能,敢死队员们一把把闪亮的大刀,杀得日军胆战心惊,共计与日军肉搏格斗13次,伤亡380余人,日军累计在阵地前遗尸1100余具。
了解了太爷爷当年浴血战斗的故事后,何兴岐的重孙子何东东表示,这一场大战牺牲了3万多名战士,仅有4000多名留下了名字,与那些无名英雄相比,太爷爷何兴岐是幸运的。“太爷爷和他的战友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们的精神和英勇事迹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我要铭记他们的牺牲和贡献,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努力工作,好好生活。”何东东说。
“敢死队员”似曾相识
“我们后辈没有给姥爷丢脸,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很努力,有在外经商获得成功的,有考取公务员的。家族里前几年还有两个孩子,考取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生,我哥哥的三个孙子去年参军入伍、保家卫国,还被《中国国防报》报道了呢。”李继民骄傲地说。
在纪念馆参观时,何东东有了意外收获,他发现墙上陈列着一张未署名的“敢死队队员”照片,照片上的人物和自己十分相似,这个发现让他和亲人们倍感激动,“那个年代照相是很稀罕的事,没有照片,我们谁也不知道太爷爷长什么样,这个敢死队员会不会是太爷爷?”记者询问该馆工作人员得知,这张照片是当年的战地记者所拍摄,至于照片上这位战士的名字,目前的史料并没有明确记载。后续,记者会进一步研究确认这张照片是否与何兴岐英烈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