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以前看中医得跑老远,现在社区就有中医馆,太方便了!”近日,市民王雪感慨地说。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基层中医馆建设,让优质中医药服务走进百姓生活。
“我是颈椎不舒服,每天坐立难安。来了五次后,现在疼痛明显减轻多了。”近日,在谯城区花戏楼街道花戏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郑店子小区居民王雪正在接受颈椎针灸治疗。她感慨道:“以前看中医得跑到大医院,挂号排队折腾一上午,现在在家门口就有这么好的中医馆,还能报销,真是太好了。”记者在花戏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看到,该馆内中医诊室、理疗区、煎药室布局规范,针灸器具、电针治疗仪等设备一应俱全,前来问诊的居民络绎不绝。
而在谯城区汤陵街道汤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诊疗室内,中医师李欢欢正在为病患诊脉,“这位患者主要是外伤引起的损伤,肩部、腰部、肋骨都有疼痛。我们根据她的症状、脉象,对她进行中药口服治疗。”李欢欢表示。
“我们辖区人口有13万人,居民年门诊量达7万人左右,自去年3月份建立中医馆以来,中医处方量已占全院处方量的24.6%,极大地方便了周边居民。”汤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徐魁告诉记者。
谯城区卫健委中医股股长杨全德表示,近年来,谯城区大力支持鼓励发展中医药事业,组织开展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点工作,加大中医人才培养培育力度,开展示范中医馆创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有效满足了群众看中医用中医的健康需求。截至目前,谯城区已成功创建11家示范中医馆,中医类医师人员占比超过25%,中医诊疗人次占比达到35%以上。
谯城区的做法正是近年来我市全力推进基层中医馆建设、打造“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的生动缩影。
据了解,目前,全市109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成中医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均能提供6类以上中医药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均能提供4类以上中医药服务,实现中医药服务基层区域全覆盖。中医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市现有中医师3269人,其中中药师418人。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推广适宜技术,让中医药在基层绽放更绚烂的光彩 ,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