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阳县在南城筑文体高地,北城塑文旅标杆 双核驱动,活了文旅体“一盘棋”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从废弃塌陷区变身生态湿地公园,从文化场馆到城市活力地标……近年来,涡阳县紧扣“人民城市”理念,以“双核驱动”破题,在涡阳南城筑文体高地、涡阳北城塑文旅标杆,推动文旅体深度融合,走出一条以文化软实力撬动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路径。

在涡阳城南,总建筑面积6.25万平方米的文化艺术中心如蝶翼般舒展,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等七大功能模块“南馆北馆”分区而立,自建成以来便成为市民“打卡”热地。

“周末带孩子来科技馆做实验,去图书馆看书,楼下还有非遗手作体验,一整天都充实。”市民王女士的日常,正是涡阳南城文体融合板块的生动注脚。

与之呼应的体育中心,则以9.4万平方米的“运动矩阵”刷新城市活力——1.5万座体育场、标准泳池等场馆不仅承办国家级赛事,更通过健身休闲、培训等商业化运营,2024年实现收入835万元,让体育消费成为城市经济新增长点。

涡阳城北则以“道文化”为魂,勾勒文旅画卷。国家4A级景区天静宫占地120余亩,老子生平文献展览馆等10余处建筑传递着千年哲思;毗邻的道源湿地公园,将涡北煤矿塌陷区“变废为宝”,无为道源小镇、水上栈道串联起生态与人文景观。2024年启动的生态修复工程,更让这里新增绿化18.8万平方米,Ⅲ类水质的水域吸引18种保护动物栖息,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鲜活样本。

“非遗剪纸课开进社区,体育公园免费开放,这样的福利很实在!”涡阳市民的获得感,源于该县对“社会效益”的优先考量。涡阳县全年举办惠民活动165场,71万人次享受免费服务,同时,推出6条研学线路,“节气农耕”“非遗研学”等体验活动吸引超200万游客打卡,让文化惠民落到实处。

文化传承与创新在此共振。老子道文化论坛、非遗市集等15场节庆活动,让老子传说、土布扎染等非遗焕发新生;200余种文创产品销售额达500万元,实现“文化变现”。生态效益更直观可见,塌陷区变身“城市绿肺”,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经济效益则通过“场馆+商业”模式释放——文化艺术中心8300平方米商业空间全出租,天静宫与湿地公园串联成“栈道经济圈”,2025年已带动旅游收入700万元。

下一步,涡阳县将依托道文化与中医药资源,开发养生体验、文创产品等业态,打造康养旅游综合体,持续举办老子庙会、学术研讨会,推动道文化“双创”,让“老子故里”品牌更响,让文旅体“一盘棋”更活。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