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芍药风雅录:从《诗经》信物到亳州名片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芍花绽放 陈显锋摄

芍药在我国历史上栽培很早。《诗经·郑风·溱洧》中写道:“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这说明在两千多年前,芍药花就已是爱情的信物。而在“中华药都”亳州,这朵花又被赋予了更深的传奇——神医华佗与芍药的不解之缘,让它的花瓣间不仅藏着诗意,更凝练着济世救人的医道仁心,更是亳州对外展示的一张美丽名片。

亳州白芍:华佗发现的止血良药

相传,东汉名医华佗在其后宅辟有药园,广植草药,对每一种药他都仔细品尝,弄清药性后才会用到患者身上。一次,有个外地商人送给华佗一株芍花,华佗就把这株芍花栽到了窗外,第二年春天芍花开放了,华佗就先尝花,后尝叶,只觉得它没有什么药味,平平无奇,便不再关注它了。

多年后的一天夜晚,华佗正在灯下精心撰写医书,忽听窗外有女子的哭声,他抬头一看,见窗外朦胧月色中有位身穿绿衣,头戴红花的美貌女子,似有委屈。华佗颇感纳闷,走出门外却不见人影,只见刚才那女子站立的地方,正是那株青枝绿叶的芍花。

他看了看芍花,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即使你有用,但现已是初秋,早已花谢叶老,用处也不大了。”可他刚进屋坐下,便又听到那女子的啼哭声,出去看时,还是只有那株芍花,一连几次都是这样。华夫人知晓后说:“可能是你没把它放在心上,没有查清它的用处,它感到伤心委屈了。”

第二天早上,华夫人切菜时不小心被菜刀划伤了手,血立刻就冒了出来。华佗一看,赶忙拿出刀伤药敷在伤口上,但血还是止不住,一个劲地往外流。夫人便说:“你不妨把芍花根挖点来敷上试一试。”华佗便挖了一点芍花根,捣成泥状敷在伤口上,神奇的是,血立刻止住了。过了几天,伤口愈合了,连个疤痕都没有。(这里还有另外一个版本是说,华夫人月经来潮,血量很多,小腹绞痛。她瞒着华佗,挖出芍药根煎水喝了,不过一日,月经渐止,腹痛竟然痊愈了,她就把此事告诉了华佗。)

华佗很感谢妻子,他对芍药花做了细致的研究,发现它不但可以止血、活血,还有镇痛、滋补、调经的效果,便把它记在《青囊书》里,给加了一个“药”字,叫做“芍药花”。由于华佗的栽培试验,芍花便在谯陵(今安徽亳州)发展起来,后又发展到四川、浙江等地,但以产在谯陵的个大、色白、粉性足,被称为白芍,是芍中名品。

血脉记忆:亳州人的芍药基因

毛新安是我市著名的词作家,创作了许多关于中药材的优秀作品,他曾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亳芍花》。

亳芍花

喊你西施粉,那是神农后裔的率真

喊你玉逍遥,那是老庄之道的梦魂

唱过多少点绛唇

谁听过花戏楼胭脂点玉的戏文

依依惜别簪双鬓

再回首花木兰金带围上的泪吻

喊你醉娇红,那是对酒当歌的低吟

喊你紫玉奴,那是济世救人的胸襟

拜过多少玉观音

谁铭记华佗庵金玉交辉的精神

翩翩风姿舞神韵

香,凝聚亳州人对乌龙探海的追寻……

“我写过很多有关芍花的作品,但这首《亳芍花》是独一无二的,重在一个‘亳’字。”毛新安表示,歌词中提到了十几种芍花的品种或别称,并且运用了很多关于芍花的典故和传说,又以芍花为线索,将亳州的历史人物串联起来,展示亳州厚重的历史文化。歌词从神农氏说起,提到了老庄之道、木兰传说、魏武曹操、神医华佗等亳州人熟知的历史人物。上下五千年,都浓缩在短短的几句诗词之中。

毛新安生在亳州、长在亳州,对亳州和芍花有着浓厚的感情。毛新安小时候曾住在外婆家,外婆在院外种了一大片白芍花,每到春天芍花盛开的时候,他都会跟着外婆一起采摘芍花,也学着将白芍切片,还会挑选漂亮的芍花插在花瓶中养着。“不只是女孩子喜欢花,亳州人对芍花有种天然的感情,浸润在血脉里。”毛新安说,我写这首词只用了一周,这些文字都是从心中蹦出来的。

千年风雅今更胜,亳芍芳华绽新篇。2007年,亳芍花凭借其婉约的风姿、和美的容貌、坚韧的品格以及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文化魅力,被正式评定为亳州市市花,成为这座“中华药都”最馥郁的城市名片。从《诗经》中的定情信物到华佗发现的济世良方,从文人笔下的玉逍遥到现代词作中的文化密码,这朵穿越时空的芍药,正以灼灼其华的风姿,向世界述说着亳州“花药同源”的千年传奇。          (路振杰 王序)

芍药

多年生草本,高50~80cm。叶互生,有长柄;茎下部叶为2回三出羽状复叶,枝端为单叶小叶狭卵形、披针形或椭圆形,边缘具软骨质小齿。花顶生并腋生;萼片4,微紫红色;花瓣6~9,白色、粉红色或紫红色;雄蕊多数;心皮4~5,无毛或密被白毛,骨突果卵形,先端外弯成钩状。花期6月,果期8~9月。

[性味]归经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

[功效]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应用]1.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以及自汗、盗汗等症。

2.用于肝气不和所致的胁痛、腹痛,以及手足拘挛疼痛等症。

3.用于肝阳上亢所引起的头痛、眩晕等症。

(责任编辑:李惠惠)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