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反诈泰康在行动】筑牢金融防线,守护金融安全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花样翻新,给广大群众的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作为金融行业的一员,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向公众普及反诈知识,提升防范意识,共同构建安全、稳定、和谐的金融环境。

第一:认清诈骗套路,提高警惕意识

当前,常见的诈骗形式包括冒充银行或保险公司客服、虚假贷款申请、伪造保单、网络投资理财骗局、诱导刷单返利等。这些骗局往往利用人们急于用钱、贪图小利、轻信权威的心理,精心设计话术和流程,令人防不胜防。

例如,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个人信息后,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致电客户,以“账户异常”“信用额度提升失败”等为由诱导受害人点击链接或提供验证码;又或者以“高收益理财产品”为诱饵,搭建虚假投资平台,待受害人投入资金后卷款消失。每一个环节都暗藏风险,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第二:守住金融底线,牢记“三不”原则

- 不轻信:对陌生来电、短信内容保持高度警惕,尤其是涉及转账、汇款、验证操作的信息,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

- 不透露:不随意泄露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敏感资料,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 不转账:在未确认对方身份和交易真实性的前提下,坚决不进行任何转账操作,尤其要警惕所谓“紧急情况”“限时办理”等催促行为。

如遇可疑情况,请第一时间联系银行或保险公司官方客服,或拨打全国反诈专线96110进行咨询,切勿自行判断处理。

同时,我们呼吁每一位市民成为反诈宣传员,将反诈知识传递给身边的老人、孩子和亲友,特别是针对老年群体和青少年学生,加强重点提醒和教育引导,帮助他们增强识别和应对能力。

泰康人寿亳州中支

(责任编辑:李惠惠)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