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节气过后,高温态势愈显。记者从市人民医院了解到,近几日中暑患者数量明显增多,其中以老年人为主,户外劳动者也占一定比例。医生提示,中暑若发展至重症,可能引发痉挛、休克甚至多脏器衰竭,需高度重视。
急诊中暑患者接诊量增加
在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二病区,多位患者正在接受治疗。据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二病区主任颜秀侠介绍,从急诊接诊的情况看,每天都有中暑患者,仅7月6日就接诊了十多例中暑患者,且大多是重度患者。
据颜秀侠介绍,轻度中暑表现为无力、头晕、心慌;中度中暑表现为恶心、胸闷、四肢无力;重度中暑会出现痉挛、腹痛、高热晕厥、休克等症状。最可怕的是热射病,意识模糊甚至昏迷,不及时救治会危及生命。
老年人、婴幼儿、儿童、精神疾病患者及慢性病患者最易中暑。同时应注意,在高温天气里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的体育运动,即使是健康的年轻人也可能发生高温中暑,甚至死亡。从目前市人民医院急诊接诊的情况来看,户外劳动者中暑的也很多。
老人在家吹着风扇也会中暑
在市人民医院近期接诊的中暑患者中,大多是老年人。那么老年人为何容易中暑呢?颜秀侠介绍,老年人由于皮肤汗腺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衰退,机体散热不畅,对高温的感知不敏感,很容易中暑。
“前天有位80多岁的老人,到急诊后,已经出现了意识障碍,体温超过40℃。很快转到我们重症医学科,经过检查,老人已经出现了多脏器衰竭。”颜秀侠说,有时摸着老人的皮肤是凉的,但体内温度已经很高了。有的老人习惯穿长袖的衣服,自己可能不觉得热,但体内温度可能已经很高了,所以家人一定要注意。
还有些老人虽然未出门,也在家吹着风扇,但依然中暑了,因为整个环境的温度很高,风扇吹的也是热风,也容易中暑。一些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的老人,身体耐受力差,一旦中暑更容易加重病情。
高温天如何降低中暑可能?
三伏天即将来临,气温可能会再度升高。那么,在高温天如何做,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中暑的可能,将身体维持在健康水平呢?
颜秀侠提醒市民,高温天气尤其是在中午11点到下午3点的时候,要尽量避免在环境温度比较高的区域长时间停留、工作,及时到通风的地方;多饮温凉白开水,不要等渴了再喝,大量出汗后应适量饮用盐水;出门注意防晒,少吃油腻辛辣食品,多吃冬瓜、绿豆、西瓜等清热食物;不要熬夜、不要剧烈运动。
对于老年人,颜秀侠特别提醒,家人要多关注老人的身体状况,让老人减少外出,在家注意给老人降温。
出现中暑先兆或轻度中暑时,应及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静卧休息,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头部可敷上冷毛巾,饮用淡盐水、绿豆汤等进行补水,遵医嘱服用仁丹等防暑降温药物。对于出现脱水、循环衰竭、痉挛、高热等症状的重症中暑病人,应及时送到医院进行急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