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城区双沟镇:一地两用借“光”生金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昨日,在谯城区双沟镇刘庄村的光伏发电站,光伏清管员钱海港正在清洗光伏板。在他的精心管护下,光伏板被清洗得干干净净,板下的小辣椒也长得郁郁葱葱。

“这里以前是个废弃的窑场,后来我们利用废弃土地建了光伏发电站,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约20万元。”刘庄村党委书记梁晓畔说,光伏板下种植有藏红花、小辣椒等经济作物,又是一笔收入。

双沟镇是谯城区建设光伏发电站最多的乡镇,全镇利用荒废土地建设36座光伏电站,占地约240亩,装机规模6739.2千瓦。每座电站均配备光伏清管员。2025年上半年,全镇累计发电等效小时数达到了754小时,全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560余万元。

在做好光伏电站“头顶发电”文章的同时,双沟镇结合“农光互补”,因地制宜打造“光伏+特色农业”的发展模式,做实做大“脚下种植”的大文章。通过政策引导、模式创新和产业融合,全镇18个村按照各自特色,在光伏板下种植中药材、蔬菜等矮秆喜阴经济作物,探索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特色路径。全镇光伏发电板下共种植中药材70余亩、小辣椒80余亩,可增加收入12余万元。

通过典型示范、村企合作、模式创新等举措,双沟镇充分挖掘光伏电站特色经济,形成“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循环经济模式,立体化综合利用效果明显。

“光伏板下多样高效种植不仅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还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很好的模式和经验。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构建‘太阳能发电+现代农业种植和养殖+高效设施农业’相结合的光伏农业模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使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迈上一个新台阶。”双沟镇镇长祝崇山表示。     

(申从珊)

(责任编辑:李惠惠)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