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清晨,亳州高新区的社区广场上已有老人在悠闲地晨练,田间地头的挖掘机正忙着疏通水渠……这些散落于街巷村陌的生动画面,串联起亳州高新区基层治理的生动图景,也丈量着群众心中的幸福刻度。
在这里,每一次快速响应都映照着“为民”初心,每一次协商议事都凝聚着共治合力,每一件民生实事都传递着治理温度——亳州高新区正用实干与创新,让基层治理的根系深扎土壤,结出累累民生硕果。
一线救急,暖心服务获锦旗
“太感谢你们了!要是没有社区干部及时出手,我家可能就被火烧没了!”近日,东方名府小区居民张先生将一面写有“人民消防,情系人民”的锦旗送到文采社区,话语间满是感激。
不久前,社区干部在日常走访时,发现东方名府小区一栋居民楼的窗户冒出浓烟。“不好,可能着火了!”大家来不及多想,立刻组织物业人员赶往现场。还没进楼道,浓烈的烟味就扑面而来。社区干部迅速拿起灭火器,与物业人员合力扑救,最终成功将火势扑灭。等张先生回家后才得知,自己家因电器故障引发火情,正是社区干部的及时处置,才避免了一场灾难。这面锦旗,不仅是对社区干部行动力的肯定,更是基层治理中“快速响应、为民解忧”的生动写照。
作为亳州高新区较早安置的还原小区,文采家园小区曾面临不少治理难题。如今,通过党建引领下的“多元共治”模式,这里早已旧貌换新颜。
“小区西门的路坑坑洼洼,下雨天根本没法走路!”居民的一句随口吐槽,被社区干部记在心上。很快,社区组织户代表、楼栋代表、物业及物业管理委员会成员召开协商会议,大家到现场察看路况、征集意见、讨论方案,最终确定了修路计划。不久后,一条平整的新路便出现在居民眼前。
垃圾收集站因损坏导致周边环境脏乱差,是另一个“老大难”问题。社区同样通过“微协商”机制,先拟订新选址方案,再由社区网格员和居民代表上门解释方案,耐心倾听居民顾虑。最终,新的垃圾收集站顺利建成,环卫工人每天及时清扫,曾经的“脏乱差”变成了如今的“洁净美”。
除了办实事、解难题,文采社区还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拉近邻里距离,凝聚社区温情。
“八一”建军节前夕,文采社区举办了“忆峥嵘岁月,续辉煌篇章”主题活动。退役军人代表讲述军旅生涯中的热血故事,字里行间满是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少先队员为老兵们献上红领巾,传承着红色基因;大家一起动手制作剪纸作品,在剪刀与红纸的互动中感受节日氛围,居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社区是我家,共建靠大家”的理念深入人心。
文采社区党总支书记杨芳告诉记者,未来,将继续践行“六微工作法”,引导“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评”,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员和小区党支部作用,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服务群众更有力度,持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用心用情打造和谐幸福的社区家园。
居民向文采社区赠送致谢锦旗。
未雨绸缪,疏通水渠保丰收
“轰隆隆——”8月21日上午,在第七社区管理中心辛庄村的田间地头,几台工程机械正有条不紊地作业,挖机挥舞着铁臂清理渠底淤泥,运输机来回穿梭运送物料,一派繁忙景象。这里正在进行的排水渠修复工程,是辛庄村今年为群众办的一件实实在在的民生大事,也是基层治理中“主动作为、为民解忧”的生动体现。
“这块地是咱村出了名的‘洼地’,去年汛期雨水一大,庄稼淹得厉害,不少农户损失不小。”辛庄村党委书记李强强站在渠边,看着正在施工的队伍,语气坚定,“今年必须把排水渠修起来,决不能让群众利益再受损失。”
据介绍,这条困扰村民多年的排水渠全长1300米,因常年无人管理,早已淤塞不通,汛期排涝不畅、旱季引水困难,成了影响农业生产的“老大难”。今年,村“两委”将其列为重点民生工程,从8月13日起,投入2台挖机、1台吊机、1台叉车、1台运输机,组织6名工人同步施工,全力推进修复工作。目前,工程已完成800米,预计8月25日左右就能全面完工。
“这排水渠修得太及时了!”村民李伟看着日渐成型的水渠,脸上笑开了花。他指着自家的田地说,“以前汛期怕淹,天旱了水又供不上来,种地的人心里总像揣着块石头。现在好了,汛期能防洪排涝,旱了能引水灌溉,对咱农民来说,这就是最实在的好处。”
据了解,辛庄村水渠疏通工程启动以来,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支持,大家主动配合清理渠边杂物,有的还自发到现场帮忙照看。“村里为咱办实事,咱肯定得支持。”一位正在现场帮忙的老人说道。
如今,随着工程的稳步推进,一条崭新的排水渠即将呈现在村民眼前。它不仅将解决辛庄村的排涝灌溉难题,更承载着村“两委”为民服务的初心,彰显着基层治理中“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的务实作风,为乡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辛庄村的田间地头,各类机械正忙着疏通水渠。
民生为本,绘就幸福新图景
文采社区和辛庄村为民服务的案例只是亳州高新区社区基层治理的生动缩影。2025年上半年,亳州高新区以党建为舵、服务为帆,在基层治理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从小区党组织全覆盖到网格服务精准化,从队伍建设专业化到乡风文明新风尚,一系列务实举措让治理效能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看得见、摸得着。
走进高新区的居民小区,红色阵地的活力扑面而来。全区93个建成小区已实现党组织全覆盖,退休干部、党员骨干化身“领头雁”,带着“问题清单”啃下一个个民生硬骨头。加装电梯、安装充电桩,这些曾让居民犯难的事,在社区、物业、业委会“三方协商”机制下迎刃而解。第二社区管理中心单靠联席会议就化解了510余件物业纠纷,第三社区的党群服务驿站里,防溺水教育、健康义诊等50余场活动温暖了2000多人,群众对党组织的信任度节节攀升。
如今,在亳州高新区,“有事找网格员”成了居民的口头禅。165个基层网格像毛细血管般遍布城乡,专职网格员带着“民情日志”走家串户,年均化解矛盾纠纷超510件,问题处置速度快了30%。第一社区的“社区合伙人”更给力,医生、律师等专业人士下沉网格,代办事项200余件,城市小区矛盾化解率达98%,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另外,一支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正在成长。在2024年招聘63名专职社区工作者的基础上,亳州高新区今年又招聘50名,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成主力,提前达到“每万人口18名”的标准。全年480人次培训、14期“书记话治理”交流,让队伍既能啃硬骨头,又善解群众忧。
“高额彩礼”少了,喜事新办多了。高新区36场宣传活动覆盖3500余人,113个自然村更新村规民约,把彩礼、喜宴等6项标准写进“白纸黑字”。黄亚州、孔开心等“零彩礼”典型成了新偶像,集体婚礼、家庭婚礼成时尚,信用积分还能换荣誉,文明新风正吹遍每个角落。
46个党组织书记领办项目,已完成28个。道路硬化、路灯安装、燃气入户……桩桩件件都是群众“急难愁盼”。群众全程参与议事、定策、实干,看着家门口的变化,笑容里满是幸福。
谈及下一步打算,亳州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半年,亳州高新区将继续深耕基层治理,让党建引领更有力、服务群众更贴心,让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画卷越绘越美。 (张守剑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