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县西潘楼镇:“中药材+”探索立体种植新模式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多亏了驻村工作队帮忙销售南瓜,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利辛县西潘楼镇张集村村民闫廷良高兴地说。

初秋时节,走进张集村南瓜产业园,一个个饱满的南瓜掩映在藤蔓之间,丰收的喜悦弥漫在空气中,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成熟的南瓜。

“产业园种植有260多亩南瓜,成熟期分为早、中、晚三期,采摘时间可从7月份中旬一直持续到10月上旬。”张集村驻村第一书记翟奎告诉记者,张集村的土壤肥沃、日照充足,种植出的南瓜口感好,以面、甜著称,但是销量并不理想。

看到这么好的南瓜卖不上价格,张集村驻村工作队绞尽脑汁,主动帮群众想方法、谋销路,多次研究调整销售模式,多方联系销售渠道,线上建立农产品销售群,在微信朋友圈发布宣传信息;线下发动工作队成员送货,后来又在县城设立取货点,让张集村的南瓜端上县城人民的餐桌。

“打开农产品销售渠道,千方百计拓宽村民收入渠道,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就是我们驻村帮扶的重点工作。”翟奎介绍,下一步,驻村工作队将持续探索助农帮农新模式,对村民农产品滞销情况进行摸排统计,及时联系对接销路,让农产品卖出好价钱,助力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在助农增收方面,张集村还探索了“中药材+经济作物”的立体种植新模式,南瓜就是在白芍地套种的。

“白芍生长周期长,南瓜生长周期短、见效快,套种南瓜既能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又能以短养长,让农户提前获得收益。”翟奎说,10月南瓜采收后继续在白芍基地套种豌豆,明年5—6月豌豆成熟后可再次为农户带来收益,打造“一季种植、三季收益”的生态农业。复合种植模式让土地“生金”,让农民增收,从“单一作物”到“立体套种”,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记者 张珍 通讯员 邹继星 杜春)

(责任编辑:李惠惠)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