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一架无人机缓缓从河岸边的自动机舱升起,开始了一天的巡河工作。它沿着预定航线平稳飞行,高清摄像头如同敏锐的眼睛,仔细扫描着河面的每一处细节。这不是科幻电影中的画面,而是亳州高新区日常河道治理的真实场景。
工作人员到河边巡查。
“空中巡河员”上岗 巡查效率倍增
近日,在亳州高新区,无人机巡河已成为智慧治水的重要一环。这些不会疲倦的“空中巡河员”每周工作五天,每天平均巡查4条河道,飞行里程累计达数十公里。相比传统人工巡河,无人机巡河展现了显著优势。
以往人工巡河,一名工作人员一天最多只能完成2-3公里河道的巡查,而且很多河道边坡陡峭、植被茂密,存在大量视觉盲区。高新区河长办工作人员介绍,“现在无人机一天就能完成20公里以上的河道巡查,效率提升了近10倍。”
这些无人机配备了先进的传感器和摄像头,能够精准识别河道漂浮物、排污口、非法采砂等多种问题。特别是在复杂地形区域,无人机可以轻松抵达人员难以进入的河段,实现全域无死角监控。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无人机还具有智能气象感知能力。当遇到大风、暴雨、雷电等恶劣天气时,系统会自动暂停飞行任务,待天气好转后重新调整巡视频次,确保飞行安全的同时也不影响巡查计划的完成。
工作人员可以后台实时查看巡河情况。
数据跑腿自动派单 构建全流程闭环管理
无人机巡河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数据驱动治理体系。
每天,无人机采集的高清影像和数据都会实时传输至亳州河道智慧管理平台。通过人工智能算法,系统能够自动识别疑似问题并生成预警信息。工作人员在平台上可以清晰看到问题所在的具体位置、问题类型和严重程度。
“以前发现问题要靠工作人员现场记录,再回到办公室整理上报,现在整个过程都实现了数字化。”平台管理员一边演示一边介绍,“系统会自动生成问题清单,分配整改任务,并跟踪整改进度。”
据了解,今年以来,通过无人机航拍共发现67个疑似问题,所有问题都完成了现场核查。其中53个问题已经完成了整改,剩余的14个涉及河道漂浮物和水草的问题正在积极处理中。每个问题从发现到整改再到复核,都形成了完整的闭环管理。
科技赋能河长制 履职能力全面提升
无人机巡河与河长制的深度融合,为传统河湖治理注入了新动能。
亳州高新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各级党政领导担任河长,对辖区内河道治理负责。无人机的运用,为河长履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无人机传回的实时影像和数据,河长可以直观、全面地掌握河道状况,突破人工巡查的局限性。
“以前巡河时要带着工作人员沿着河岸走,现在通过管理平台就能实时查看河道情况,效率大大提高。”一位村级河长表示,“系统会自动推送管辖河段的问题预警,我们可以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无人机不仅提升了巡查效率,还将河长从烦琐的巡查任务中解放出来,使其能够更专注于河湖治理的决策和部署。这种“机巡+人防”的模式,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发现的转变。
智能巡河无人机机舱。
“水陆空”协同 织密立体化监管体系
无人机巡河只是亳州高新区智慧治水体系的一个环节。在实际治理过程中,无人机与地面人员、水上作业设备形成了高效协同的作战模式。
当无人机发现河道漂浮物或水草问题时,管理平台会立即调度最近的打捞队伍前往处理。打捞船配备GPS定位系统,可以精准抵达问题点位。同时,岸上的巡查人员也会接到指令,配合进行协同处理。
这种水陆空联动的模式在今年上半年的河道清理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亳州高新区累计出动打捞船、割草机等设备242台次,人员1164人次,清理河道49.5公里,打捞漂浮物250吨。
“以往清理水草需要组织大量人员沿线排查,现在无人机先进行全域扫描,精准定位问题区域,我们再针对性安排设备和人员,效率大大提高。”亳州高新区生态环境保护中心负责人表示。
环境治理成效显著 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智慧治水带来的成效正在逐步显现。2025年上半年,亳州高新区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通过无人机巡河与人工巡查相结合,区河长办共发现49个涉水问题,已完成整改47个;河湖库“清四乱”6项问题全部销号。在黑臭水体治理方面,33个黑臭坑塘治理任务均已纳入省级黑臭水体治理试点项目,目前已完成10个治理任务。
水环境改善只是亳州高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一个缩影。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亳州高新区也取得了积极进展。截至6月30日,高新区PM2.5浓度均值为39.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40%;优良天数达到126天,优良天比率为69.6%。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科技赋能环境治理的创新实践。亳州高新区不仅运用无人机巡河,还利用雷达、微型空气监测站、走航设备等多种科技手段,构建起天地空一体化的环境监测网络。
多措并举智慧监管 持续赋能绿水青山
面对下半年的工作,亳州高新区已经有了清晰的规划。亳州高新区生态环境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化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亳州高新区将持续推进河长制工作,加强河岸保洁和岸线维护的常态化动态监管,高频次开展“清四乱”排查整治行动。同时,紧盯年度目标,倒排工期,确保高质量完成33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将重点做好在建工地扬尘管控、秸秆禁烧等工作,开展污染源常态化巡查。特别是在9月份地产药材产新季,将加强硫磺熏药及土炕巡查排查,严禁环境污染问题发生。
此外,亳州高新区还将持续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对中央、省级、市级交办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建立台账管理,限期整改销号。同时强化“散乱污”企业治理,做到排查整治到位、清理取缔到位、长效监管到位。
无人机的嗡鸣声继续在河道上空回响,传回的数据不断汇聚到智慧平台,生成一个个治理指令。在科技赋能下,亳州高新区的河湖正变得愈发清澈,天空也越来越蓝。这幅科技与生态交融的美丽画卷,正在涡河岸畔徐徐展开。
未来,亳州高新区将继续深化智慧治水创新实践,不断完善“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立体化监管体系,让科技之力持续赋能绿水青山,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孔开心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