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篮子”拎起“大产业”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编者按:新时代的万千气象,激荡着每一个梦想;新时代的蓬勃朝气,激励着每一种奋斗。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为进一步凝心聚力、振奋精神、鼓舞干劲,更好地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从今天起,本报推出“我们的新时代 图说乡村振兴”栏目,重点围绕实现全面小康、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等主题,通过优秀的摄影作品,展示我市的特色优势产业,记录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展现人们不负伟大时代、勇于追梦的伟大精神。

在谯城区古城镇张桥村,村民正在给大棚内的娃娃菜锄草 张延林 摄

小蔬菜,大产业。近年来,我市在推进产业富民过程中,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引导农民发展高效、生态种植业、设施农业,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产业,采取合作社+订单农业的种植模式,帮助村民实现农业增效,摸索出了一条蔬菜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带领农民致富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在涡阳县长三角蔬菜供应基地示范园区, 工人们正在采摘西红柿 张延林 摄

谯城区沙土镇村民正忙着晾晒苔干  张延林 摄

利辛县孙庙乡高堂村的生姜产业种植田里,姜农正在收获新姜 张延林 摄

在谯城区牛集镇蒋楼村家庭农场,菜农正在采收黄瓜 张延林 摄

在谯城区赵桥乡双楼村,村民正在用农机进行辣椒种植 张延林 摄

在利辛县汝集镇中华村中华产业园设施大棚内,工人们正在忙着采摘平菇   秦鹏 凡利 摄

涡阳县店集镇姚湾村村民正在采摘黑木耳 叶子梅 摄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