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桥蔬菜长三角里“潮”起来

承接产业转移 壮大集体经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要是在两年前,蒙城县许疃镇土桥村村民鹿存荣怎么也不会想到,她种的蔬菜能成为上海市民餐桌上的美味。

土桥村村民一直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他们村所产的蔬菜,因土质好、无污染,很受当地人的欢迎,但村民种菜的积极性并不高。尽管他们成立了土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从事农作物和蔬菜种植,但因销路不畅,管理落后,所种植的蔬菜效益不是很好,村民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但这一切在去年发生了改变。

2019年,土桥村所在的蒙城县成为我省首个“上海市外(蒙城)蔬菜主供应基地”。去年,安徽精益诚食品有限公司找上门来,这家企业是安徽省农业农村厅认定的首批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与安徽精益诚公司合作后,土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得到了快速发展。当年种植的1000余亩蔬菜就实现利润近200万元,100多位村民也跟着沾了光,在合作社打工,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之前,土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种菜多是采用“土办法”,与安徽精益诚公司合作后,在良种、农资、栽培、技术、收购、配送等方面,多由安徽精益诚公司“操心”——做到了“六统一”。有了“六统一”作支撑,加上该村水土资源好,所产蔬菜更是深受长三角消费者青睐。“超市里卖的蔬菜有产地标牌,来自安徽蒙城的蔬菜品相好,口感更好,我们很喜欢吃。”家住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汇景苑小区的市民袁方,提起所吃的蔬菜,这样说。

在发展蔬菜的同时,土桥村还把精力放在招商引资上,忙着搞承接产业转移,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前我们村里已引进企业4家,其中两家来自浙江。”土桥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卢毅说。

蔬菜“走出去”,企业“引进来”,村子兴起来。“去年我们村集体收入达到了110万元,比2019年翻了一番,年人均收入达到了1万多元。”卢毅高兴地向记者介绍这个曾经的贫困村两年来的变化。

说起村里的改变,53岁的村民马纪云也是感触颇深:“过去我们村又土又穷,这几年变化真是太大了,村民腰包鼓了,家家盖起了楼房,整个村子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这还不算,我们村旁边正在建北淝河国家湿地公园,已建成了一些景观,栽上了许多花草树木,我们没事就去逛逛,生活越过越滋润了……”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中,皖北土桥村越来越“潮”,而在亳州市,像土桥村这样的村庄还有很多很多,未来将会更多。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