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心在抗美援朝中再立新功”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952年代云凌写给家人的书信 

“……这次到东北,主要是架设任务。驻临江一两个月,担任鸭绿江上交通的畅达,准备随破随架,使抗美援朝的顺利通过去。当架水下桥时,我除了完成文娱工作外,也参加作业,下水、抬木头,因此评功时便立了一小功。男已决心在这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光荣任务中继续争取立功,做一个人民的功臣。”

——1952年蒙城抗美援朝烈士代云凌写给家人信件中的一段话

携笔从戎保家卫国

2020年电影《金刚川》点燃了无数人的爱国热情,电影讲述了志愿军工兵战士们在物资匮乏、武装悬殊的情况下,顶住敌机狂轰滥炸,用血肉之躯一次次修补战火中的木桥。

代云凌就是这样的一名抗美援朝志愿军工兵,服役部队是工兵11团1营1连,在连队任文书一职。1948年2月,代云凌参加革命。1951年10月1日,随部队由武汉北上,到达辽宁清原县,等待接受新任务。之后移驻临江,担任保障鸭绿江上交通畅达的任务。

1952年1月9日,代云凌随部队从沈阳出发,再次进入朝鲜,向家里寄了一封信,这也是他寄给家人的最后一封信。

“男已决心在这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光荣任务中继续争取立功,做一个人民的功臣,想大人闻之特为兴奋吧。”

“本想在临江过阳历年的,但又奉命于十二月二十八出发到沈阳,接着来朝鲜了。现正准备开冻后架设清川江的桥梁。”

“最近的这两次战役看来,不但充分说明美帝是只外强中干的纸老虎,并且给予一切患恐美病的分子一个伟大的鼓励,增强了抗美必胜的信心……无论如何美帝最后失败的命运是已经注定了的。”

……

代云凌在信中详细介绍了自己近期的工作情况、对抗美援朝局势的理解等,表达了对打败美帝军队的坚定信心。

“男平安如常,请勿远念”“望父亲要放宽心,不要挂念”……信中,代云凌反复嘱咐家人不要挂念自己。然而,1952年,代云凌在清川江执行一次架桥任务时遭遇敌机轰炸,壮烈牺牲。

“我大伯代云凌是村里少有的读书人,上过学而且写得一手漂亮的字,是我们家里的骄傲。大伯去世后,家人无比心痛,但他是为祖国而死的,死得光荣。”代云凌的侄女代莉说。

战火烧到祖国边疆

1948年2月,代云凌参加革命。朝鲜战争爆发后,1951年,代云凌随部队不远万里前往朝鲜战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保障了志愿军快速通过。

在朝鲜战场上,流淌着诸多亳州儿女的鲜血,除了代云凌,亳州籍志愿军一等功臣、二级英雄方新是其中优秀代表。

方新是志愿军第三十八军第一一四师第三四二团第一营政治教导员。1951年2月11日,第四次战役汉江南岸坚守京安里以北350.3高地的战斗中,敌在24架飞机、52辆坦克支援下发起猛攻。他在最前沿和战士们一起战斗,左腿被炸断,仍坚决不离指挥岗位。敌包围上来后,他怀抱1颗迫击炮弹冲入敌群,与敌同归于尽。

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奋战,新生的共和国最终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抵御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

他们就是“最可爱的人”

在异常残酷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广大志愿军指战员赴汤蹈火,视死如归,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壮歌,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形成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我们从代云凌的家书中,看到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看到了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看到了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看到了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看到了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人固有一死,为保家卫国而死,死得光荣,死得伟大。在朝鲜战场,亳州涌现出许多保家卫国的好男儿,如方新、代云凌……他们的名字将永远被后人铭记,他们是一群最可爱的人。

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将深刻地教育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内化为中国人民的精神标识。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