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政:24小时待命,当好战疫“侦察兵”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工作中的龚海政(左)

亳州新闻网讯  “与医护人员相比,疾控工作者更像是‘战疫’中的隐形人,我们与病毒的交战悄然无声,却力顶千斤。”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市疾控中心急传科工作人员龚海政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写下了这么一段话。作为疾控人员,他和同事们24小时待命,勇做疫情防控的侦察兵。

龚海政是市疾控中心急传科的一名工作人员,2001年他加入疾控系统,到现在已经快20年了。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他被抽调到信息流调组。疫情最吃紧的那段时间,他和他的办公桌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一接到全市医疗机构上传的病例,龚海政要在2个小时内完成审核工作。

“应对疫情要兵贵神速”,第一时间发现可疑病例、第一时间介入疫情处置,方能牢牢掌握疫情防控主动权。龚海政介绍,新冠肺炎报告时限和报告内容的要求十分严格,每例新冠肺炎病例均要在2小时内完成病例报告、县市省三级审核、预警信息核实和突发信息报告。

疫情防控责任重大,自从开始负责这项工作,办公室就成了龚海政临时的“家”,24小时随时待命。有时候即便睡着了,他也会突然从梦中惊醒,想着疫情报告有没有解决?突发信息处理了没有?疫情审核是否完成?

“为了更好地收集有效信息,我们每天24小时严密监控疫情,随时到各级医院流调,采集病例信息。了解确诊病例的发病时间、活动轨迹等相关信息,然后整理上报。”龚海政说,统计汇报详细信息,可以更及时地发出预警信号,确保疫情早发现、早处置、早控制。

在龚海政的办公桌上有个文件夹,里面装的资料都是龚海政处理的传染病病例和报告。疫情期间,不仅工作量加大,而且由于病例检测和修订需要一定时间,市疾控中心收到确诊函时往往已是深夜12点,病例订正后还要进行三级审核,龚海政需要加班至凌晨两三点才能完成工作。

从1月21号到3月15号,龚海政共审核病例200多份,完成50多份传染病报告。对于每一例病例、每一份报告,龚海政都会再三核实,记录下每一例病例的信息及诊断结果,直至将每个信息都烂熟于心。

提起刚刚获得的“全省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龚海政表示,这对他来说是一种鼓励,更是工作的动力,他会继续坚守岗位守护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