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风筝你是线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我是风筝你是线

◎陈真

春天,是一年中放风筝的最好时光。驻足在野外,仰望着在空中飞翔的风筝,它肆意妄为却始终离不开游人手中的线,倏然有感:我们多像高空之上的风筝,而家乡则是那根细长的筝线。

以前的我们,如风筝渴望翱翔蓝天一般,总想远离家乡,去外面闯荡,读书、学习、工作和生活,走向心中的诗和远方。等到经历凡尘俗事的涤荡,到头来才发现,最安稳的地方莫过于家乡。家乡的水,最富营养,滋润着自己;家乡的路,仿佛经脉,遍布整个身体;家乡的人,是那么和蔼可亲。

有人说,每一次春节回家,都俨然候鸟的迁徙,即将到家时,心里怦怦直跳,满怀期待久不相逢的亲人,当看到他们被岁月无情地摧残,心底徒增几分凄凉。随着春节一过,迎来的又是一场离别,相看两不厌,唯有明年再相见。带着家人的期待,游子背井离乡,一步一回首,转身又是一个年。

如今,每逢假期回家,我总喜欢在村子里的小路上散步。总觉得,这些或长或短的道路,蕴藏着我年少时的温暖回忆,虽然没有城市道路的清洁与宽阔,却记录着我一路走来的甘甜和艰辛。道路两旁的树木,虽没有城市里的品种丰富,打理有方,但它们的年轮中记载着我曾在树下游戏的足迹,比任何史料都更加完整且有真实性。家乡的一草一木,一枯一荣,虽有定数,但也使我牵肠挂肚。正如作家安宁在《乡野闲人》中所说,“人会远离或忘记一个村庄,可是,村庄却保留着所有人曾经行经过的足迹。那些印记如此细微,犹如暗夜中的萤火”。

当我们在异乡的夜晚感到孤寂时,仰望那一轮皎洁的月,说不定家乡也正在想念着我们,家乡的亲人正在等待着我们的回归。

我是风筝,而家乡是线,指引我回家的路。我这只风筝,究竟能漂泊多久,或许还是未知。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我飞得多高,抑或多远,家乡总挂牵着我,我也会把它放在心里,永远怀念。

(责任编辑:蒋海涛)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