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谭记】好处宛如河中鱼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阿土

鱼在水中游,人在岸上观,看着看着人就想下手了。恒河边的人是这样,黄河边的人是这样;过去的人是这样,现在的人是这样,以后的人可能也是这样子。


“临渊慕鱼”尚算君子之心,“归而结网”未必全是君子之道。有的人不是安心结网,而是窥视邻人家的渔网。有的人结网的材料不够,就打起了别人家的主意。有的人不想“逮鱼”就想吃鱼。有的人不事“鱼事”却能吃上鱼,而且很会吃鱼,“一鱼多吃”,“年年有鱼”。有的人不说“鱼事”却吃鱼肉,有的还变着法子“吃鱼”,裹了一层又一层,让人看不到是在吃鱼。有的人“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其内心可能想的就是“瓜李”,只是装装样子,一不留神就伸手了。人鱼之间,有惺惺态,有慈悲心,也有杀机。


利之所趋,技巧翻新。徒手捉鱼越来越费劲,渔具不断翻新,手法不断改进,于是有了渔业。得鱼忘筌者少,得鱼忘形者多,得鱼忘道者众,所以古人教导说“取之有度,用之以时”。这里的“时与度”也是一种“道”。有的人逮鱼不讲“道”了,因逮的鱼太多太滥就犯忌犯戒犯事了。有的人逮的鱼吃不完,想留给子子孙孙享用,结果就放臭了,自己闻不到臭味,路过的人都说“他家有臭鱼”。家有臭鱼邻人知。


利之所趋,害之所在。机巧不同,结局可能是一样的。有被“大鱼”拖下水溺亡的,有钓鱼时甩钩甩到高压电线上触电而死的,有“大小统吃”电鱼时反被携带的电瓶电死的,有因“分鱼不均”而反目为仇的,有的就在满载渔获而归时出事了,也有的因吃鱼不当险些送命的。这些都是看似可笑而又时时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常在河边走,没有不湿鞋的。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栽在鱼手里了?


好处宛如河中鱼,游到哪里是哪里,今天到君家,明日换他家。水是流的,鱼是动的。鱼不识人,人要知鱼。鱼没到跟前,伸手也枉然。鱼到跟前不捉,可能是能力技巧问题,也有可能会是别人的“诱饵”,也有可能是遇到了“坐怀不乱”的高人。伸手不伸手,手伸多远,什么时候伸手,都是有讲究的。什么样的鱼能捉,什么样的鱼不该捉,也是有讲究的。小人忧戚戚,君子坦荡荡。知足者常乐,不知足者常悲切。知止者安,不知止者多危险。


君子临河而居,取之有时有度有理有节可也。自己吃鱼,也让别人吃鱼;自己不吃,别人未必不吃,未必不让别人去吃。河里有鱼,河边有小人,河边也有君子。


(责任编辑:贾飞)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