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乡说道”论坛第三十九期 :两代诗人的诗情碰撞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主题: 晚月新诗相映辉 ——两代诗人的诗情碰撞

时间:6月22日(周五)19:30

地点:道德中宫景区院内

地址:亳州市新华路商之都对面

主办:亳州市作家协会 亳州市文化旅游公司 亳州新报

承办:谯城区作家协会 亳雅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道德书吧

媒体支持:亳州晚报 亳州新报 亳州头条新闻客户端


嘉宾简介:

过传之,1971年3月出生,曾用笔名岩冰,安徽蒙城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亳州市作家协会诗歌专委会主任。主张新诗语言清新自然,有独到发现、一定内涵和思想深度,读后给人些许感动或感悟。

1994年大学毕业,1992年开始发表作品。诗歌和散文见于诗刊、诗歌月刊、绿风、十月、飞天、星星、安徽文学、芒种、辽河、岁月、人民司法、安徽日报、法制日报、新安晚报等多家报刊,曾获星火杂志社第二届“庐山杯”全国征文比赛三等奖,诗歌月刊杂志社第三届“桃园杯”全国诗歌比赛一等奖。


向晚,男,原名李唯伟,九〇后,安徽亳州人。安徽省作协会员。主要从事诗歌、评论、随笔等创作。作品在《人民文学》《时代文学》《星星》《诗歌月刊》《诗选刊》《扬子江》《诗潮》《中国诗歌》《星河》《青年作家》《青春》《作品》《山东文学》《延河》等全国公开发行的文学期刊或报纸发表数十万字。有诗入选《2013—2014中国新诗年鉴》《中国2016年度诗歌精选》等多个年度选本。曾获第三届淬剑诗歌奖、华文青年诗人奖等。《人民文学》第三届“新浪潮”诗会九诗人之一。


主持人简介:

杨勇,笔名雅不知,为亳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谯城区作家协会主席,“道乡说道”论坛发起人。


前言

文/杨勇

诗歌有新旧之别,旧诗往旧处去,新诗往新里走。新旧是相对的概念,时人爱新,新到某一处,再回看前几年,是不是旧了?然而百年前的《雨巷》依然动人,不朽之作,实有不朽的因子在里面,原无关新旧。


在文学季的最后一期,是诗歌的夜晚。我打算约过传之先生和向晚对谈。我做预案时在群里将他们描述为新旧两代诗人,过先生立即反对(天知道这位“万年潜水员”怎会如此迅疾),说不宜称新旧,称老少可也(这个“老”字罔顾了他四十来岁的年纪)。好吧,我能理解一位新诗人对“旧”字的忌讳敏感,恰如我这对“旧”字兴致勃勃的偏爱。这很好,作为执中的第三方,我也许是个蛮合适的主持者。


在以往三十八期的论坛里,我们做过两期新诗的专题,请来的恰恰是这两位老、少先生,因为向晚太小,二人相差着二十年的岁数。过先生睿智风趣,诗论朴实诚恳;向晚公子细腻绵密,诗论新颖动人。有两期都到场的朋友和我说,两个人的理论差别好大,我们听谁的才对?我能理解两位诗人有不同的生活,不同的根基,对诗自然有不同的见解。我当然知道,“自己”的才对,他们说的都不对——但却启发了我——如果有个公允的平台,让两位诗人各尽其意,针锋相对,产生的思想碰撞一定会非常好看。我们的论坛就是这样的平台。


为此,我特意作了现场设计。在讲座的第一环节,让他们各自表达与展示作品(会否有粉丝转移阵营?),各有二十分钟的时间;第二环节是互诘,各向对方提出三个问题,回答时允许追问和争论(会否有粉丝大失所望?);第三个环节交给现场的观众,他们向某一人提问,或可要求分别作答。我怕现场的提问不够刁钻,故在此发起场外征集,现在你们就可以私信给我了,或留言在公众号、新闻端的下面。


两位诗人都欣然接受了我的提议,向晚还拟定行期,专程从远方归来。他们浑然不觉正接近一件极具风险的事情。他们原本有各自的舞台,自洽于精神世界,好比要将两件完整的东西撞在一起,不担心损伤吗?言笑晏晏,揖让而射也并非是主持人设想的场景,年青诗人会因对手的恃老而疑心遭受了屈辱吗?长者会以对手的措辞为不敬而痛感颜面大失吗?当然,诗人最为优美迷人的地方在于气质,纵然生起气来也会是很好看的样子。我假设他们都有着很好的风度。


旧月,旧院子,一个恋旧成癖的主持人。但两位新诗人打退堂鼓已经来不及了。


(责任编辑:贾飞)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