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童年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一个家庭、一个地区的经济状况,可以从他们那里孩子最喜欢的玩具上反映出来。

曾经,一个国外的女摄影师,为了更直观地反应出世界各地经济发展状况,采取一个独特的视角,通过选取全球五十多个国家、二百多个成年人月均收入从几十到数千美元不等的家庭中,他们孩子各自最喜欢的玩具,把它们拍成图片,向世人做了一个生动的展示。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人首先得满足吃喝拉撒等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后,才能往更高层次的读书、学习、娱乐、实现人生价值等方面发展。

很显然,那些家庭成年人月均收入不到上百美元的家庭,他们的生活基本还挣扎在贫困线上。在一家人温饱都是问题的时候,这个家庭的家长是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去给孩子们买玩具玩的。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他们也只有自寻其乐了。图片里那些旧轮胎、破鞋子、各种塑料瓶子,与其说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倒不如说那些是废弃的垃圾。就这都能宝贝一样地喜欢,可见他们除了这些,别的,一无所有。

与此相反的,那些成人月均收入逾千美元的家庭,他们的需求层次已越过了基本的生理需求阶段,已经有一定经济能力给孩子们添置玩具,像坦克模型、笔记本电脑、棒球等等,以愉悦他们的生活,开发他们的心智。

中国人最具家长意识的一句话是“再苦不能苦孩子”。一个家庭但凡有一点能力和办法,相信每个做父母的都不会亏欠自己的孩子。但人的出生是无法选择的,孩子是一样的孩子,家庭却不是一样的家庭,他们的命运一开始就有了千差万别,这就包括了他们幼年时心爱的玩具。

诚然,这个世界的发展还有着它诸多的不平衡,世界上贫富差距的巨大也是个不争的事实。这是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有人为的,也有自然的。今天我们那些拥有许多高档玩具的孩子,通常不是因为他们本身有多努力,而是因为他们有幸出生在这样一个太平盛世的国度,这样一个富足的小康家庭,所以一定要告诉孩子,当你有玩具的时候,千万别嘲笑那些一无所有的穷孩子。

贫穷的日子我们也曾过过,我们的父辈也曾有过没有像样玩具的童年,这样的境况我们感同身受。感谢那位好心的摄影师,让我们懂得了自己的幸福,也知道了世界的不同。有玩具的日子都会有的,我们不也是这样慢慢过来的吗?积跬步,致千里。

快乐是一种心境。当你饶有兴致地玩着电脑游戏、摆弄着坦克模型时,当知那个玩着塑料瓶子、踢着自制皮球孩子内心的快乐跟你是一样的。每个孩子都是上天派往人间的天使,只是他们不幸飞落在了相对贫穷的地方,没有高大上的玩具,不是他们的错。有快乐就是最好的童年,玩具只是一个载体。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